“汉语盘点2010”年度字词揭晓“涨、给力、乱、军演”年度聚“首”
本报讯(记者宋晖)1月5日,“汉语盘点2010”年度字词揭晓仪式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涨”、“给力”、“乱”、“军演”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首位。
继2007年之后, “涨”再次获选2010年度国内字。“涨”字多意,人们感受最直接的自然是物价。与此同时,“涨”字也是国力、热情、干劲的上涨,体现了人们对祖国实力、社会生活、自身工作等方方面面“节节高”的期许。
“给力”一词,在国内字词推荐阶段获得59人次的推荐,在投票阶段也一路领跑。有专家认为,“给力”首先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用来表达人们的真诚帮助和美好期待:关键时候能够拿得出、用得上,绝不掉链子。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不仅用这个词去表达相互之间的鼓励和赞扬,也用它去表达对30多年来国家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方方面面成绩的高度赞许。从这个意义上讲,“给力”确实给力!
“乱”字当选年度国际字,“军演”当选年度国际词。过去一年,从马尼拉人质事件到墨西哥湾漏油,从智利地震到印尼大火,国际上“乱”象不断。“军演”一词的当选,反映了人们对战争隐忧的担心,对世界和平的期许。另外,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维基解密等词汇的上榜,体现了人们对国际经济、政治的持续关注。
据悉,以“汉语盘点”活动的形式为2010年中国与世界作总结,其目的在于扩大汉语影响、推进汉语传播、彰显汉语魅力,让人们在关心世界和中国的同时,体会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等出席仪式并致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发布
本报讯(记者刘潇潇)1月5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成果发布暨出版座谈会”于清华大学召开,清华简第一批整理成果随之公诸于世。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详细介绍了此批竹简的最新整理情况:通过红外线拍照,有字简数量由此前公布的2388枚升至约2500枚,从中初步缀合编排出64篇文献,其中约20篇属于《尚书》或类似《尚书》文献,计划分15辑整理报告出版,每年出版1辑,第二辑预计今年10月出版。
本次面世的第一辑整理报告包括9篇文献,依次为:《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除《楚居》外,其他8篇均为《尚书》或类似《尚书》文献:《尹诰》涉及商汤灭夏的历史,在传世《古文尚书》中又名《咸有一德》,通过比对可以判断传世《古文尚书》为伪作;《程寤》曾于汉代收入《逸周书》,现仅有部分佚文存世,清华简《程寤》保存完整,详细记述了“文王受命”的传说;《保训》记录了周文王临终前对其子武王的遗言,未在任何传世文献出现,体例、内容类似《尚书》,还不能确定是否为《尚书》篇目;《耆夜》记载了周武王征伐耆国(即黎国)得胜后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庆祝的历史,纠正了《尚书大传》、《史记》记载伐黎为文王时事的错误,另外此篇还记录了武王和周公的乐诗,周公的一首诗题为“蟋蟀”,据考与《诗经·唐风》中《蟋蟀》一诗有密切联系;《金縢》记载了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即卧病不起,周公为兄祈祷愿代其生病的故事,见于汉初博士伏生所传《今文尚书》,清华简《金縢》另有标题,为《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武王之志》,部分内容和细节与传世本有异;《皇门》和《祭公》分别记载了周公请群臣献言荐贤、助己治国的训诫和周穆王时大臣祭公谋父的临终嘱托,这两篇均见于传世《逸周书》,文字古奥,可与金文对照纠正传世本的错误。
《楚居》简长超过48厘米,是清华简中最长的,由楚人以楚文字撰写,记载了传说中楚始祖季连至战国中期楚悼王的历史,包括23位公和王。与楚简比照后发现《史记·楚世家》所记大部分正确,少部分不合之处可据此勘正。(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陕西文物十大事件
本报陕西讯(记者耿显家 杨晓娟 通讯员庞博)日前,经过陕西文物系统推荐、审定和评选,“2010年陕西文物工作十件大事”揭晓,这些事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年来陕西文物工作的重点、亮点和影响力。十件大事依次为:
1.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框架协议》。2010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签署《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框架协议》,陕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长赵正永、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省区域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工作,推动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建设,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举是落实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对陕西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2.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建成开放;秦始皇陵、汉阳陵、大明宫遗址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秦始皇陵、汉阳陵、大明宫3处遗址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咸阳城、汉长安城遗址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3.秦兵马俑考古项目荣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这个欧美知名度较高的奖项。2010年10月,西班牙王储、阿斯图里亚斯王子费利佩为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获奖者颁奖,陕西秦兵马俑考古项目以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获得年度阿斯图利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评委会授奖评语是:“中国考古学家的工作堪称极致,他们的科研成果令人敬佩,他们向世人展示了两千多年前中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这对人类文明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4.2010台湾陕西周活动期间,陕西与台北故宫达成文物交流合作共识、向台湾中台禅寺赠送碑林拓本1273套。
5.2010年3月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文物局公布第二批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名单共43家,范围涵盖全省9个设区市。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8家博物馆纪念馆对外免费开放。
6.秦陵铜车马首次离馆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成为中国馆镇馆之宝。受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邀请,被称之为“青铜之冠”的秦俑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秦陵一号铜车马赴上海世博会展出,这是秦陵铜车马自出土30年来首次离馆对外展出。
7.陕西成功从海外追索回珍贵文物唐贞顺皇后石椁,并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2010年6月17日,经陕西省公安厅、省文物局和西安市公安局历经4年的不懈努力,在西安海关和陕西检验检疫局的大力协助下,流失海外长达6年之久的珍贵文物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成功从美国追索回陕西。这是近年来陕西公安机关从境外成功追回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唐代文物珍品,此事入选陕西省“五五”普法十大法治事件。
8.秦直道、西汉帝陵考古调查发掘项目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0年6月11日,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陕西富县秦直道遗址、西汉帝陵考古调查及发掘两项目入选。
9.陕西民间人士王勇超、赵生祥和中德文物保护合作陕西项目德方负责人苏珊娜入选第三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王勇超、赵生祥是首次获得这项殊荣的陕西人,他们作为民办博物馆负责人入选,表明陕西通过积极宣传增强了社会参与保护文物的积极性。
10.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和王后西尔维亚出席在瑞典东方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的兵马俑”展开幕式。2010年8月27日,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与西尔维娅王后一起参观了这次展览。他表示,瑞典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感谢在瑞中建交60周年之际举办这样“非同寻常的展览”。该展不仅在该国引起轰动,还在北欧产生了巨大影响。(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广州召开社会科学大会
本报广东讯(记者冯建华)近日,广州召开全市社会科学大会,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表彰2008—200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并围绕“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苏志佳,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等出席了大会。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兼规划办主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汤应武主持会议。
会上,李江涛等2人获得“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家”称号,朱名宏等6人获得“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共有49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及特别奖,会议还公布了2008年与2009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招标成果奖。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介绍了《广州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讨论稿)的起草过程及亮点。来自广州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有关单位的共200余人出席了大会。(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创业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本报讯(记者王宙)1月8日,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创业板市场:成长与风险”。与会专家认为,创业板上市一年来在为国内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创业板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创业板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市场的发育和功能的发挥有待实践积累,需要我们客观分析和正确认识创业板的特点和风险规律。
尚福林表示,一年多来,创业板支持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成长性创业企业的发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机制、带动社会投资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发挥,积极效应日渐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前年创业板的成功推出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科技创新时期。以生命科学、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会成为这个时代引领未来的希望。中国创业板市场恰逢其时,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同时,由于创业板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仍有待完善。(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院揭牌
本报讯(记者郭潇雅 通讯员 周霞)1月5日,鲁东大学举行了胶东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院前身为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7月,迄今为止,曾先后举办过“齐鲁文化与全真道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众多大型会议,并编写出版《家族文化补遗》、《山东半岛与古代中韩关系研究》、《明末清初胶东文化拾遗》等一系列书籍,在学术界反响较大,获得一致好评。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现更名为院,今后将主要对胶东文化研究课题进行规划,全方位挖掘胶东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事业服务。
据了解,胶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挖掘整理、研究传承胶东历史文化任重道远。鲁东大学地处胶东半岛,具有研究胶东文化的区位优势。胶东文化研究中心自成立始,就以“研究胶东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为己任,在努力挖掘、研究胶东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收集、整理胶东地区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加强与有关研究机构及社会各界的联系,组织开展与胶东文化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团结、培养和打造胶东文化研究人才与团队等方面积极扎实地开展工作。(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