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学者共议后世博时代城市更新与文明交流
本报上海讯(记者李玉 通讯员张蕾)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它所秉承的科技创新、文化多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理念却刚刚迈开脚步。100多天的精彩荟萃,并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热烈的嘉年华,而且是人类发展理念新陈代谢的里程碑。日前,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日本文部省“上海世博会的经营人类学”研究课题组共同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苏智良提出设想,“2010—2020年的未来十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收获期和重要阶段”,而“世界城市、宜居城市、创意城市、低碳城市”正是上海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张继焦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处理好经济、人口和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也是近30年世博会的主导论题,更是当今人类文明遇到的最大挑战。世博会各个参展场馆正代表了不同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关系的认知与阐释。
在对日本馆的整体设计进行剖析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教授中牧弘允认为,紫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代表高贵的颜色;蚕在中国是长寿的象征,而从蚕茧中抽取蚕丝、制成丝线、织成丝绢的工艺也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它是中国与日本之间“联接”的象征。被亲切称为“紫蚕岛”的日本馆所要传递的信息即为,面向未来,树立远大理想,永远成长与发展下去。(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西南民大正式开展战略合作
本报讯(记者思泓)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西南民族大学在北京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杂志社首次与民族类高校的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副总编辑王利民,西南民族大学校长赵心愚、科技处处长刘兴全共同参加了签约仪式。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西南民族大学的此次战略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把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大批尖端人才凝聚起来,针对国内外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时发出中国学者的权威声音。与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互动式交流,写出具有启迪性的学术文章,进而促进我国民族学、人文科学领域的健康发展。(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