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复兴中国文化需要直面现实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12 09:1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44期 特别策划 “入世中国 腾飞10年”文章之一

  入世十年,既是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融入世界的十年,也是中国文化大繁荣的十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不仅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观念的变革,尤其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大国地位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尊。特别是这一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发展模式与道路选择的中国特征,使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为之一变,坚定了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同时,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对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危机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改变了长时期以来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单纯接受和迷恋的态度,为正确理解和把握由西方文化主导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审慎的态度,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的民族性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和正当的理由,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理性基础。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到世界体系之中,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无论个体还是群体的主体意识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作为现代文化建构基础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公民意识等的发展,建构现代文化的主体初步形成。

  再次,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西方现代的文化观念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领域,文化的多元共生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而促进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宽容意识的形成。也只有在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宽容的前提下,才能在本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肯定性成果,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化。

  但必须看到,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也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相互冲突的文化精神及中国近代以来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使当代中国文化的复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第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畸形的嫁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实用的功利主义与现代西方由资本所主导的物质利益至上原则的嫁接,导致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成为社会的一个新观念。在传统的伦理规范失效、新的规范与法治尚未形成之际,物欲的统治被过度地放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文化上表现为一种以调侃、解构和玩世不恭为特征的、嘻皮笑脸的喜剧文化主导都市主流人群。在文化产业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的同时,又由于缺少严肃的精神内涵而出现了文化的“空心化”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代西方文化中理性人与经济人的分裂导致的理性的经济人的传统,使理性成为获取物质利益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文化主要都是西方物质层面的东西,并未真正深刻理解现代西方文化的积极价值。因而使现代西方文化形成过程中确立的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真正具有现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在我国被消解了。

  第二,片面地对待中西文化传统,忽视了其现实的社会基础及在当前中国实现的可能性。一部分知识精英游离于中国的现实之外,彻底地摒弃中国文化传统,自我言说着他们所向往的西方文化,倡导所谓的“体制内的生活,体制外的学问”。与此相反,另一部分知识精英则在看到现代西方文化内在弊病的同时,力图从中国古典文化传统中寻找理论资源以补救,其目的在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这种观点看似有其合理性,但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古典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是否还具有其现实的存在基础。自1840年中国迈入现代化进程一百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已经使其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性,真正支撑新中国发展的实际上是在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为争取独立和富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当代中国文化的复兴只有建立在对这一文化精神的理解基础之上才是可能的。

  第三,在传统社会规则失效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不成熟的社会管理体制培植了国人多重的文化人格与行为准则,表现为一种内在分离与矛盾文化心态。具体而言,表现为既希望确立完善的规则体系以保障现实的生活的稳定,又力图破坏规则以寻求个人的特殊利益;既享受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一切,又感叹传统社会的消解带来的精神缺失;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感到欢欣鼓舞,又对现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痛恨不已。这种矛盾的文化心态为统一的文化精神及与之相应的管理体制的确立设立的重重障碍,制约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的是一种明辨、审慎的态度,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自觉精神。所谓审慎的态度,就是在整理当代中国文化复兴拥有的资源时要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完全拒斥,而是要明辨是非、审慎选择;所谓直面现实的勇气,就是要客观地评价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在多元文化共生的前提下寻求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自觉精神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如此,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与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当代中国文化,打造文化强国,并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成为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桥梁,而这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决议精神的基本要求。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隽鸿飞 单位: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