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三百余万字巨著记录下清末变法修律成果;如今,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将其重新点校出版,以飨学界。12月2日,“中国的近代化与传统法的转型——《大清新法令》点校本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商务印书馆礼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清新法令》中所呈现的中国法律与社会近代化的诸多面向展开了深入讨论。
可以认为,中国近代法律的变革始于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与“变法修律”。从这一时间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止,清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宪政改革和变法修律实践,先后颁布推行的新政法令达两千余件,极大地推进了晚清政府在宪政、外交、内政与实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当时,为了整理和传播新政改革的成果,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张元济、刘崇杰、陶保霖等出版界前辈和法学专家的主持下,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将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来的新政法令汇编纂集成册,先后出版《大清光绪新法令》20册(1901—1908年)和《大清宣统新法令》(1909—1911年)35册。如今,商务印书馆决定将上述两部法令汇编合并为《大清新法令》一书重新点校出版,以抢救与保护这一重要的法律文明成果,使其能够重新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所共享的财富。
这一前后共计三百余万字的巨制在当时一经出版,即产生了极大影响,多次再版,对于新政成果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末新政改革也由此中断,但其中记录下来的改革成果依然为后继的民国法律所吸收,并成为我们今天重新审视晚清法律近代化变革的珍贵史料。
从《大清新法令》内容来看,作为中国近代出版规模最为宏大的法规汇编,该书全方位展示了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变法修律的法制成果。该书广泛收集了宪政、官制、外交、民政、财政、教育、司法、实业、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不仅使得当时的人们得以一睹新政修律的立法成就,更为后世学人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全面、翔实与权威的基础史料。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这样一种本应由政府完成的大规模的“法律汇编”工作,由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这样一家民间出版机构完成,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堪称领风气之先。其中蕴藏的信息与财富不仅属于法律界与出版界,这些史料同样反映了晚清十年中国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可能成为今天人们理解这一时期整体社会状况与风貌的重要窗口。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时间内,这部珍贵的文献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与利用。此次商务印书馆将《大清新法令》一书重新点校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肯定,与会专家认为,这是法学界、史学界、出版界乃至中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将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法制变革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该11卷本《大清新法令》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的大力支持,在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整理点校工作,由商务印书馆2011年正式出版发行。(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郭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