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主旨演讲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12 11:1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战略新选择

  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历时性特征,增长模式的适应性调整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渐进的市场化转轨、快速的国际化进程以及独特的政府—市场组合关系成就了“中国的奇迹”,但导源于历史积淀以及体制安排等复杂因素,已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转型的使命。

  新时期,中国增长模式转型的目标是追求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主线是依托多元创新来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投入结构的持续性调整。特别是,需求结构转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制度成长与发展逻辑: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政治

  观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进程,有两个方面的进步值得注意:形式上,今天的中国政治已与改革开放前的“阶级政治、理想政治、全能政治和动员政治”形成明显的分野;功能上,今天的政治已是常态社会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功能政治,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与社会常态管理的政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是以此两方面进步为保障条件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换,这一转换之深刻意蕴即执政党同现代民主法治的结合,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政治已取得的进步和未来发展均取决于它的充分展开。(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与中国研究

  “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而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其必要性在于满足实践的需要,它包含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和如何才能满足需要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其可能性在于马克思的思想进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辟,确证了“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摒弃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绝对普遍化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意识形态话语,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思维和价值取向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存在于“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之中。(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海:一座城市的辛亥革命

  上海是辛亥革命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城市之一。上海反清革命是近代上海多元文化的产物。上海作为革命启蒙中心,是革命舆论在国内的舆论宣传阵地;革命思想的流布,其影响遍布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

  上海的辛亥革命是一场城市革命,上海的光复过程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样,这场革命对上海的城市现代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对于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城建等各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使上海日益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迈入城市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金融审慎开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中国已经实现可兑换的资本项目有15项,较少限制的为32项,较多限制的为14项,严格管制的为7项。中国目前对资本项目管理的放松主要集中在资本与货币市场、信贷业务、直接投资方面;另外是不动产交易以及对商业银行和一些机构投资者的特别规定上,而对衍生工具、直接投资清盘以及个人资本流动方面的关注还不够。在这个大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否在促进开放方面先行?在香港建立了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之后,是否要推进与之相应的上海的离岸金融中心?这些不妨可以摸索。一方面,可以开拓外资金融机构在内陆的投资渠道,形成有规模的资本流循环,享受部分资本项目开放的好处;另一方面,由于离岸市场在建设时可以考虑到风险隔离等因素,在制度设计、经营模式方面可以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从而有效地控制巨额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应该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离岸市场建设更加需要政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准入制度、税收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减少离岸银行的各项成本,促进离岸业务的发展与扩大。(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致本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倡议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意见的决定》,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上海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与会代表特向全市社科工作者倡议如下:

  一是要充分把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发展理念,坚定对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

  二是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下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为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奉献才智。

  四是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积极为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努力工作。

  五是要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六是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上海开放、多样、求新、务实的文化特色,为将上海早日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不懈努力!(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主题专场交流

  本届主题专场由复旦大学与各个学术机构合办的11个专题会场组成,分别为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承办的“世界变迁与中国的联合国外交:1971至2011”;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承办的“苏东剧变20年与中国发展道路”;由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和人口所组织承办的“中国中长期人口变动和国家发展”;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东方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人文东方与文学世界”;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主办的“司法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冲突与衡平”;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海洋法研究中心承办的“钓鱼岛问题的史地与国际法”;由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阐释和落实”课题组承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峰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学科承办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上海城市转型”;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快速崛起背景下的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由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经济学人与上海圆桌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心承办“软着陆、硬着陆还是不着陆?——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研讨会。(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