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12月,船政动工兴建,同时对外招生105名。1867年1月求是堂艺局正式开学,同年6月迁至马尾新校舍办学,分前后两学堂,12月设立绘事院。1868年2月创办管轮学堂(后并入后学堂)和艺圃(又称艺徒学堂,后分为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1876年3月增设电报学堂。至此,船政共有8所学堂,即前学堂(制造学堂)、后学堂(驾驶学堂)、练船学堂、管轮学堂、艺徒学堂、匠首学堂、电报学堂等。因都是船政衙门办的,所以习惯上统称为船政学堂。
引进西方教育模式
船政学堂引进的是西方教育模式。前学堂学制造,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修法语,设轮船制造、轮机设计两个专业;后学堂学驾驶,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修英语,设驾驶、管轮两个专业,各专业学制初定为5年。各个专业都有比较完整的工程教学课程体系,都设有堂课(理论课)、舰课或厂课。堂课有内、外课之分。内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必修课程有外语(法文或英文)、算术、平面几何等,而《圣谕广训》、《孝经》与策论等列为必修课。这种课程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传统模式,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是一所按技术分设专业的近代高等学堂。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沈岩 作者系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船政志》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