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风月宝鉴里的镜像人生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12 10: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古代小说里的镜子意象由来已久,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较早出现镜子意象的是隋末唐初王度的《古镜记》,小说中宝镜“紫珍”的神异功能,属于一种民间信仰的折射,如镜子可治病、驱邪、平息风浪等。在此,镜子主要是一种超能力的象征,代表了巫术思维的文学化。其实它犹如巫师手里那些具有神奇法力的道具,只是暂由普通人持有并使用而已,是神秘法力的世俗化。这样一面宝镜不可能常驻人间,最终回归于不可知的神秘世界。与之类似的还有在民间长期流传的“照妖镜”传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里都可见到它们的踪影。

  有的镜子意象已拉近与现实人生的距离,承载着更多的世俗欲望。如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凤仙》、《八大王》,镜子意象承载的是人生的某些希冀和追求。在此,镜子成为人心灵的一个载体,是意念释放的中介。《凤仙》里的镜子表达了对于成功、尊严的渴望。为了激励不求上进的书生刻苦攻读,妻子离开了丈夫身边。但她又并未完全消匿踪迹,而是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关注着丈夫。如果丈夫用功读书,她就会在镜中盈盈含笑,以示鼓励;如果丈夫怠惰嬉游、荒废光阴,镜中倩影就会背转渐逝。《八大王》里的镜子则表现了对于财富与情色的渴求。镜子一照,财宝、美人都会囊括其中,主人公可按图索骥。与此类似的还有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王渔翁舍镜崇三宝 白水僧盗物丧双生》,侧重描写了一面可聚集财富的神镜及其引发的攘夺与命案。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丽华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