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研究
2月19日,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学术界对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积极响应。5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7月24日,“西部社会学:中国道路与西部模式”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8月2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国研讨会”在杭州召开。10月24—25日,2011中欧社会管理论坛在京举行。12月9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重大课题成果交流会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本年度召开的多次法学年会或相关会议多将社会管理作为核心议题。社会管理研究成为学术热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系统、全面地回顾、总结了9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进程、基本成就、基本经验以及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学术界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研讨热潮。5月20—21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南京政治学院联合举办了第十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全国25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授权点的139位学者齐聚金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90年”为题展开讨论。11月5—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联合主办的“西学东渐与马克思哲学的传入暨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在北京召开。11月15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研究中心成立。相关研讨纷纷举行,难于缕举。
新媒体研究
互联网和手机用户在全球迅速增加,新媒体向社会纵深渗透,日益成为网络化社会中的“主流媒体”。中国新媒体的本土化发展特征日益鲜明,引发学界关注。互联网、微博等成为2011年的学术研究热点。
5月2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互联网与社会:挑战、转型与发展”国际会议在京举行。7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2011上半年度中国微博报告》。报告认为,微博以“自媒体”的方式影响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媒体之一。7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持编撰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发布。报告指出,具有全球化、网络化特征的新媒体大大拓展了意识形态的存在空间,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更加激烈多样。新媒体研究将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
公共外交研究
2011年,公共外交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学界关注。9月17日,第二届公共外交论坛暨第四届外交官论坛在京举行。11月15—16日,“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广州2011”在广州举行,年会主题为“中国人的国际新形象”。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如何引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合理预期,如何尽最大可能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同情与支持等议题,将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版内容由报纸编辑中心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