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图片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会宣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评选结果。
此次全国文物普查是首次由国务院领导的最大规模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普查历时5年,汇集全国3000多个实施机构和近5万名文物工作者,经准备工作、实地调查、资料整理三个阶段,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其中新发现文物53万处。最终,此次普查以投票方式,从全国各地报送的305个项目中评选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六大类细分“百大新发现”
据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评选出的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共分六大类。具体包括:
27项古遗址类新发现。不仅包含了传统的聚落遗址、城址和衙署遗址,还将一些独具特色的古遗址门类纳入其中,如反映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水利设施、造纸和制盐作坊遗址,反映历代交通的文化线路,反映历代民间宗教信仰的古遗址以及反映古代军事设施的烽燧遗址等。
6项古墓葬类新发现。河南省闰楼墓群是豫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大型商代晚期贵族墓群;山西省大河口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西周时期晋南地区的封国及其与晋国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江西省李洲坳墓葬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织造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安徽省茶林场墓葬群对于研究春秋群舒方国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甘肃省地埂坡墓群,为研究河西地区魏晋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丧葬礼俗等提供了珍贵参考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宝日陶勒盖墓群,为研究北魏时期北方草原地带的部族分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项石窟寺和石刻。其中,香炉山岩画是东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而用条石砌筑成洞窟造型的庙塔石窟寺,是目前发现的一种全新石窟类型。金沙江岩画则是目前云南境内已发现岩画中年代最早的一处。恰姆石窟寺是西藏地区现存数量不多的吐蕃时期石窟寺。灵游院石窟寺和佛尔岩塬石窟寺,对四川地区石窟寺分期断代研究据有重要历史价值。
16项古建筑。北京清太医院旧址为医疗机构性质的建筑。鲍家屯水利工程、相国圩护堤水牮分别代表了以引、蓄结合为特色的塘坝式和以拦导、防御为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形式。黄村值庆桥是我国现存的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木廊桥。凤凰岭三皇殿、北池稷王庙、西顿济渎庙、恰忙波拉康等是宗教建筑的代表。
40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中,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遗产(或者是老工业基地)、交通设施、交通海运设施、典型风格建筑和乡土建筑,以及近代军事建筑、名人故居(旧居)、中华老字号等类型。呈现出数量多、类型新和质量高的特点。
除上述五类外,另有5项归为第六类。其中,贡坡堰和多儿水磨坊群遗址是此次新发现的水文化遗产代表。安华古道独特的文化长廊与沿线优美的环境组成了文化内涵与自然因素有机结合的文化景观。泉坪猛犸象化石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为研究猛犸象类群在欧亚大陆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近现代遗址备受关注
记者在展厅里看到,不少观众在北京东方饭店、首钢旧址、京张铁路张家口站、武昌表烈祠、长春第一汽车厂制造厂厂址、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和茅台酒厂历史建筑群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图片前长久驻足观看。
对于近现代遗址入围的原因,工作人员解释说:“过去历史、考古工作者不屑于近现代的建筑、遗址,但近年来人们意识到,像首钢旧址这类建筑,代表了特定时期的文化,妥善保护,可为历史研究留下宝贵资料。”
针对首钢旧址入选的理由,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首钢作为近现代工业遗产,是中国建设比较早的大型钢铁企业,是北方著名的钢铁中心,在全国影响非常大;首钢的工业技术水平代表了当时的工业水平,其“高炉”已成为当时技术发展的代表符号,对研究中国冶炼史非常有意义。另外,在工业时代的“遗产”中,首钢旧址的规模最大。
文物普查成果受法律保护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公布的文物如何得以保护,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对此,单霁翔说:“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过文物普查的成果一定受法律保护,视同于文物保护单位,只是保护级别较低。在分层级管理中,将成为最低保护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
据了解,各级政府将在新发现文物名单公布后对文物进行定级。纳入“百大新发现”的项目如石窟、遗址类,其中就有些已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准备报国务院审批。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表示,各级文物部门将陆续把新发现的文物标注在各地文物电子地图上。“一旦这些地方搞建设,都须提前预警,遇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更改方案。”(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唐红丽)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