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方法论与中国俗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30多位在俗文化研究领域卓有声誉的学者与会,通过有关论文的宣读、点评和讨论,就俗文化范畴、研究方法、学术史以及俗文化研究的中国立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诗经》以降,俗文学、俗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宋元以来,其成为文学史、文化史的重要线索,新文学运动后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学史、文化史的主流。但什么是俗文化?什么是俗文学?民间文化、民间文学、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等各有哪些特定内涵,相互间有何区别和联系?长期以来,这些问题缺乏基本的理论反思和学术梳理,制约着相关研究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义在《俗文化的本质与功能》中,力图系统地梳理和把握相关概念,着重分析了俗文化的本源性和结构性功能、俗文化与文学、俗文化与历史、俗文化与哲学、俗文化与民族记忆、俗文化与人群生存方式等问题。他认为:“俗文化以其文化发生学上的本源性、文化结构学上的基础性,以丰富的维度联通了文学、史学、哲学,还有宗教学,联通了人类的日常生存状态,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个浑浊的文化源泉,一条泥沙俱下的滚滚洪流,研究者临川浩叹之余,应负起任重道远的担当,从混有糟粕中提炼出精华,从夹杂腐朽中点化出神奇。”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沙红兵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