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读者来信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26 10:4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吴钟珊(北京读者)

  我是《中国社会科学报》的一名热心读者。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连续看到高校校长谈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文章,心中非常高兴。年轻的时候,我读了一些哲学书,确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终生受益。我非常支持国家作出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点哲学,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我建议学术界,集各界之力,共同编写一本类似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普及读本,促进全社会建立学哲学、用哲学的风气。

  金寿铁(吉林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马克思主义月刊”编辑:

  您好!11月29日“马克思主义月刊”已阅,谢谢刊发我的译文。第13版的“编者按”写得很好,一语道出了月刊宗旨:“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需要拓展国际视野。在立足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也要更多了解西方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维度和研究视角,关注其问题意识,借鉴其研究方法。”第15版《多梅尼克·洛苏尔多访谈录》也很精彩,特别是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比起学界所谓西方阴谋论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论中肯得多。

  以上观点与编辑交流,如不妥,请指正。

  任国征(北京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后海”版是我国“学术副刊”的成功探索,具有新闻学和学术上的“独创”价值。

  “后海”版具有新闻学意义。我国的新闻副刊包括:一是报纸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以文学性为主,并讲求散文、诗歌、小品文的协调配合;二是杂志副刊,如《求是》杂志的“绿野”,以评论性为主,体裁多为杂文和小品文。而“后海”版具备二者的优点,具有学术性、文学性、知识性和评论性的特点,若能坚持这个风格,将来定为“学术副刊”的报纸版面提供先导,成为第三类副刊体裁。

  “后海”版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一是“后海”版探索了学术文章如何拥有文采。目前,学术文章表述千文一面,“夫子自道”,论述没有文采,也没有可读性,“后海”版成了探索学理性和可读性如何统一的典范。二是“后海”版探索了学术文章如何贴近生活,体现了知识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三是“后海”版探索了学术文章如何来稿多元化,经过分析,该版作者身份上有科学家、作家、学者、教授,也有新人、普通作者和读者,扩大了版面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祝“后海”版开创我国“学术副刊”的先河,并越办越好!(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