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权力是指国别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影响力,对区域国际乃至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特殊影响。货币权力是大国或国家联盟综合实力的特殊表现形式,大国或国家联盟可以运用货币权力来获得体系内的不对称优势,操控特定时期的国际体系资源,左右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美元、欧元、人民币相互挤撞交汇
从近代历史参照系来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施行征服政策的三个基本动力——争夺销售市场、争夺原料市场和争夺投资领域——竞争激烈化。正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年危机”的货币权力之争导致了人类空前的地缘政治冲突。二战后,美元虽已成为世界货币,但由于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较量始终是冷战时期的主线,因此,货币权力的意义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凸显。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转型,军事权力、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的首要意义逐渐让位于货币权力并以货币权力为服务对象,货币权力政治成为大国政治的重要内容,而货币权力之争则成为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转型过程中地缘政治冲突的根源。
1999年欧元另起炉灶,在欧洲和大西洋逐渐蚕食美元空间,并与美元争夺西方资本代表权和全球性货币权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币也开始了周边化与国际化进程。三大货币板块之态势逐渐呈现,美元以全球金融危机和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为切入点,打压欧元货币权力板块的空间;同时以强逼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和以“重返亚洲”的姿态来延阻人民币周边化与国际化进程。而欧元在西方资本体系内和货币权力横向结构上与美元较量,人民币则在西方体系外和实体产业链纵向上向美元施压。三大货币形成相互挤撞交汇之势。
货币权力走向成为未来格局转型的“风向标”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正处在大转型时期,货币权力问题体现了当前及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最根本、最集中、最尖锐的矛盾,三大货币权力板块之间的碰撞将不断引发地缘政治冲突,货币权力的走向成为未来地缘政治冲突乃至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转型的“风向标”。
首先,货币权力问题是当前及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最集中体现。其次,货币权力的走向成为地缘政治冲突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转型的“风向标”。纵览全球格局,北强南弱的战略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根本逆转,南北总体平衡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转型是大势所趋。从总体看,我国仍处于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利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转型的机遇、如何在美元与欧元之外做大做强人民币、如何规避亚太地缘“冲突弧”的风险,以便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地缘经济支撑,是一项空前紧迫且异常突出的战略任务。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