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国际货币多元化制衡美元霸权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23 14:2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现代国际经济活动的大规模展开,离不开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货币。如果单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讲,流通的货币币种越少,交易成本就越低。过多币种之间频繁的汇率波动,会构成一种新的无形的国际交易壁垒。但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安排条件下,货币霸权国滥用国际货币的特权、侵害他国利益已成为一种常态。

  通常而言,对绝对权力进行制衡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以一种新的权力形式从根本上替代原有的绝对权力;其二是在既有的权力结构中,培育竞争者和挑战者。在当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制衡美元霸权的方式要么就是使用新的更有信誉的国际货币,彻底取消美元作为统治性国际货币的地位,要么就是培育新的富有竞争力的国际货币,削弱美元的垄断性。

  全球超主权货币和建立国际货币制度都面临着政治上的巨大障碍,而回归金本位制则面临着经济上的重大障碍。因此,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更加现实与更加合理的方向就是国际货币多元化,这是制衡美元霸权的一种更为普遍的思路。在过去的40年间,德国和日本的国际货币实践,为制衡美元提供了十分生动的案例。

  德国从1972年的蛇形浮动汇率开始,致力于欧洲区域货币联盟建设:先从欧洲货币体系开始,然后过渡到欧洲货币联盟,再到欧元的诞生与扩大,一步步减少自身以及整个欧盟对美元的依赖。同时,德国在政治上更能够取信于其区域盟友,更能够独立于美国的政治阴影。德国一方面通过自身的经济表现,特别是稳定的货币政策提供的市场吸引力,来诱使他国追随其货币政策和德国马克;另一方面,通过施展其区域政治领导力,建立起欧洲货币联盟,将其货币影响力进行“锁定”,从而彻底确立了自身在欧洲的领导货币地位。

  而日本在继续追随美元长达10年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形成自己的国际货币战略,这种战略就是以单边方式推动日元在东亚的扩张。日元的国际化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日本一直在外交上奉行对美国的追随战略,在区域政治中缺乏政治领导力,日元的国际化没有获得其他国家政府和区域制度的支持。由于缺乏官方制度的“锁定”,日元的国际化很容易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日本陷入了“泡沫”经济的泥潭,日元的国际地位不升反降。这导致日元一直没有成为东亚的主导货币,东亚至今仍然生存在美元本位的货币秩序之中。

  德国和日本的正反案例说明,在当前美元独霸的货币格局中,由于国际货币天然存在的路径依赖,赶超货币必须要在长时间里比霸权货币更具有信誉才能成长为挑战霸权货币的国际币种。而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崛起国通过货币联盟建设,共同制衡美元,是一种比单边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更容易实现的路径。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于世华/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