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集体行动”逻辑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23 14:2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无论怎样的国际经济秩序,它的建立和维持总需要一定的成本,并且它具有一种“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建立和维持一种秩序属于典型的集体行动。由于国际货币体系有着全球公共产品的特征,因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同样离不开集体行动的逻辑。

  根据欧元诞生的经验,“集体行动”是改变国际货币秩序的合理选择。因此,在可持续的“美元体制”下,任何一国货币无法单独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须依靠集体行动。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的失衡有推动作用但无决定性作用,全盘否定或推翻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在发展不平衡规律下进行的,因此应该“控制失衡”,将失衡的规模或程度控制在多方可接受的范围内,为国际货币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当前,虽然各国学术界提出诸多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替代方案”,但它们多是不现实或没有可操作性的,至多只能够作为改革的远期目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应该是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改革或调整“美元体制”的缺陷或弊端,尽力减少依赖这个体系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或风险。其中,考虑到美元波动(贬值)的风险是现阶段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之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集体行动的近期目标应是:“控制失衡”和“抑制美元风险”相结合,以国际收支协调机制合作“控制失衡”,以汇率合作“抑制风险”,以国际储备货币、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机构,都没有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职能,而G20机制将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制度性优势。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不仅可以通过G20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还有机会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增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集体行动中的影响力。总之,根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逻辑,中国在近期应尽力避免单独地直接面对或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应通过G20机制实现自己的诉求,加强对美元的约束,优化国际货币储备结构,克服汇率的剧烈波动,改善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并通过有效的金融秩序监管和改革国际金融组织来修正国际货币体系运行规则,从而实现“控制失衡”和“抑制美元风险”的目标。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