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清至民国秦渡镇商贸繁荣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21 17:3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市镇经济的发展与商贸相联系,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表现十分突出,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极为丰富,但是对于北方市镇尤其西北地区的市镇发展历史与进程的研究却一直不为学术界所关注,至今研究投入较少。笔者主要探讨了作为陕西关中地区名镇鄠县秦渡镇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清代、民国时期的起伏兴衰。

  鄠县秦渡镇是关中地区的“千年名镇”。宋代时,秦渡镇的经济就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元丰九域志》中记载,鄠县除县城外,还有甘河和秦渡两处集镇。进入明代以后,鄠县周围出现五处市镇,以秦渡为首。清初,这里的市场很繁盛,康熙年间,据县志记载,秦渡镇市集每逢偶日开市,由于秦渡镇位于鄠县以东终南山北,东出县境可直达西安,西与县城相连,南通终南山太平峪口,北可通长安、咸阳。交通四达,为终南山山货外运的重要孔道,这样吸引来不少外地客商,“贸易者多山西、河南客商,较县集为盛”。雍正年间,由于商贸发展,县令张导特命“筑城建门司启闭,以卫商民”,形成城内三条大街,丁字形街市布局。至道光、同治年间发展到极盛,民国初年有商行十八行,山货行成为镇内独具特色的行业。

  清至民国秦渡镇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行业特征明显。由于山货是其经营的主要货品,故山货行成为这一地方最重要的商业行市。第二,商业人口多,故促进了它的经济繁荣,街市中银匠铺、京货行都比鄠县县城发达。到民国31年(1942),秦渡镇上共有商铺196家。第三,商业街市整齐,市镇行铺分区十分规整。因此,在目前古镇保护中应加强对秦渡镇的保护。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萍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