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依托古镇旅游资源和产品平台,以旅游者的感受、体验为旅游本质。陕西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丰厚。
但是,陕西省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主客观问题。突出的表现为:第一,总量严重不足。自2003年10月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以来,截至2011年1月13日,全国共有181个镇、169个村名列其中(合计350个);陕西共有5个,占全国总数的1.4285%,分别是:韩城的党家村 (第一批),米脂县的杨家沟村(第二批),铜川的陈炉镇(第四批),青木川镇、凤凰镇(第五批)。2010年3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一批105个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名单中,陕西只占3席,分别是蓝田县的汤峪镇、宁强县的青木川镇、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占全国总数的2.857%。因数量不足,古镇旅游所能带来的旅游经济规模效应也非常有限。第二,资源丰富,布局分散。除关中地区的几个古镇(村)相对比较集中外,陕南、陕北古镇的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第三,古镇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整体规划,附加值不高。第四,开发方式克隆。突出的表现为缺乏新意,主题重复,产品单一,特色不够明显,产品的区域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缺乏显著的亮点和特色,古镇“区域替代风险”严重。第五,旅游“六要素”配套不完善。因此,深入挖掘古镇资源内涵,科学制定开发全省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系统开发古镇产品,全力打造古镇旅游品牌,采取积极的差异化营销策略等,是目前推动陕西古镇旅游发展必须采取的几个关键措施。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蔡云辉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