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中,由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医疗和对其他消费品的直接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由城镇化推进所带来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气、供水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会不断增长;由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带来的农村消费会不断扩大。具体来说,在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对住房、教育、医疗的需求都是十分巨大的。
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不仅是要让农民从农村“走得出去”,更要在城市“安得下来”。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条件很差,合伙借住或租住于设施简陋、环境恶劣、空间狭窄、房租便宜的临时住房,聚居在城乡结合地带或“城中村”。由于没有相对稳定、适合于家居生活的住所,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不断地在城乡之间流动,过着候鸟式的生活,很难真正在城市中留下来,变为市民,融入城市生活。这种仅仅流动而非迁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使我国城镇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乏力,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生存发展、心理归宿、子女教育等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但城市住房一方面空置房指数高,另一方面房价却在上涨。2009年底,我国城市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国家统计局2009年1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1%,这一增长率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年,然而房价却仍旧上涨了1.5%。因此,既要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又要积极探索思路,为农民工在城市的务工生活创造必要的住宿环境,同时让一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留下来、住下来,这是一个有现实困难,却又亟待解决且不得不解决的基本问题。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黄铁苗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