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07 14:2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背景: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该指南提出:老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但此《指南》一出,因联想到近年来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事件,民众一片惊呼,再次把“跌倒老人该不该去扶”的话题推向前台。对此,我们专门邀请学者进行点评。

  与《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一起公布的,还有《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等,这些均反映了政府在创新和规范社会管理体制上的进步,值得称赞和推广。随着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日增,这些人一旦跌倒的确需要专业的“帮扶”,否则往往会“好心帮倒忙”,帮扶不成反倒会加重病情。所以,卫生部出台诸多《指南》的要义不是教人们如何选择“扶”还是“不扶”,而是重在指导人们“正确地”去扶。所以,在“跌倒老人要不要扶”的问题上,首先要讲“做正确的事”,即一定要扶,但更要讲“正确地做事”,即正确地、专业地去扶。相信多一些这类的科学指导,人们在面对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甚至惹来麻烦的事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

  ——曹延莉(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见人危难,出手相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良知和本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求我们要善待和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假如人们都眼睁睁地看着老人摔倒而绕道躲避,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碾压而无动于衷,眼睁睁地看着有人落水而匆匆逃离,那么这个世界实在太过无情和冷漠了。长此以往,恐怕所有人都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厌恶和绝望。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为了我们这个美好而温暖的世界,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心和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但愿以后再有老人摔倒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的话题不再是关于要不要伸出援手的争论。

  ——和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现在,全民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扶不扶?”在公开场合讲“应该扶”,恐怕不全是肺腑之言,而沉重地说“不扶”,又很容易被指责为道德滑坡。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目前,“扶不扶”这个问题已经将过路人、围观人,或者说“准救助人”置于一个受拷问的境地。因为有不止一位摔倒的老人反过来诬陷救助者,因为有不止一起司法判决让救助者赔偿,这才导致了人们望而生畏。这是今天“扶不扶”问题凸显的直接原因,如果回避这两个方面,一味地简单谈论道德建设,笔者认为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更主张这样的观点:制度保障、司法保障、行政法规的完善,是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万德敬(西北大学文学院)

  帮助每个跌倒的人,扶他起来。老人跌倒,更应该去施以援手,及时给予扶持救助。这应该是我们每个正常人做人的本能和底线,也是最起码应该具备的道德。尊老爱老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从古到今,孝道就是维系和凝聚小家庭与大社会圆满和谐的重要纽带,讲孝道也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而代代相传,弘扬孝道也理所当然成为每个时代的强音。扶起跌倒的老人,就是扶起了孝道,扶起了自我,更是扶起了道德标杆,扶起了社会正气和向善的价值。也许,个别老人因一时的糊涂而使出手相助的好心人蒙受一时的冤屈,但公道自在人心,邪气终究是压不倒正气的。与其我们去为那些能够不图名利扶起跌倒老人而受到牵连的善良人支招出主意,为道德与法制纠结,倒不如反思我们时下的教育,反思我们发展经济的初衷,反思我们社会的责任以及我们的信誉良心。

  ——傅来兮(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