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吐鲁番:东西文化汇流的“聚宝盆”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07 14:0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有游客向往的火焰山、葡萄沟等旅游胜地;有高昌、交河两座故城;还有阿斯塔那和洋海两片古墓群,柏孜克里克和吐峪沟两处千佛洞、坎儿井等。闻名于世的吐鲁番文书,更是学术界一座挖不完的宝藏,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不远万里前往考察研究。有学者说,吐鲁番是令人兴奋的“聚宝盆”。

  文物钟情吐鲁番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古称“高昌”。这里古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随着文化的交流与积累,吐鲁番呈现出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多文字等特点,由于地处干燥炎热的“火洲”,有保存文物、遗址的优越条件,丰富多彩的文物绘制了吐鲁番多彩灿烂的文明画卷。

  位于老城东路的吐鲁番博物馆外墙为红色,既有“火洲”地域元素,又有现代气息。步入二楼展厅,首先入目的是一块丝绸之路地图的电子屏幕,从中可见吐鲁番在丝绸之路上具有独特地位,是辉耀丝路上的一颗明珠。

  吐鲁番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多件,许多都是价值珍贵、具有填补学科领域空白意义的珍贵藏品。讲解员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60%的文物都出自吐鲁番地区。

  馆内陈列中有一个洋海古墓出土的古代巫师萨满,仰卧状,携带乐器,全套行头清晰可见。过去,研究者一直对历史上的萨满所知不详,学者研究发现,出土萨满所携的乐器为箜篌,箜篌由西域传入中原,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动人之音,唐代不乏吟咏箜篌表演的名篇,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名句。但历来并无实物传世或出土,其真面目不为人知。洋海古墓出土的3件车师时期的箜篌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研究其形制、表演、传播等提供了实证材料。

  博物馆还专辟展区展示出土文书和各国钱币。记者在此见到了用汉文、回鹘文、吐火罗文等多种文字书写的各种文书。博物馆展出的数量较大、花样繁多的丝绸制品或残片,则印证了吐鲁番“丝路要地”的地位。

  吐鲁番学紧追敦煌学

  与斯坦因等西方冒险家在西域的活动同时,吐鲁番开始进入众多研究者的视野。1928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来到吐鲁番,团员黄文弼还专门写下《吐鲁番考古记》一书。至今不断出土的文物,仍吸引着学者,“吐鲁番学”影响日增。

  在学术研究领域,敦煌、吐鲁番一向并称。季羡林先生曾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指出,吐鲁番学是个新名词。20世纪初,东西方一些所谓探险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掘出大量文献、文物,多国学者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门学问被称为吐鲁番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他写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吐鲁番学对研究中国的历史和地理、文学艺术、语言学和音韵学、宗教、古代科技、文化交流史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2005年8月成立的吐鲁番学研究院位于博物馆后的大楼中。院内学者具有历史、考古、艺术等学科背景,他们注意交叉学科研究,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如植物考古学等。《吐鲁番学研究》自1980年创刊,有汉文、维吾尔文两种。

  研究院资料室现藏国内外专业图书2万多册,涉及吐鲁番研究的历史、地理、宗教、考古、艺术等学科著作收集齐备,其中有《中华大藏经》、《大正大藏经》等研究资料。虽远在新疆,但院内重要期刊达1万多册。日本、德国等多国学者每有新著便会寄来交流,柏林科学院还设有吐鲁番学研究中心。

  研究院还对苏公塔、千佛洞等区内文物进行测绘并收集相关资料,保存这类资料的大柜子占据了资料室一整面墙。柜里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卷筒,其中一个装有一份大比例尺的测绘图,是研究和保护区内文物的重要资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资料搜集还将继续下去。

  吐鲁番文书一直闻名学界,曾被盗往海外。从19世纪起,俄国人克莱门兹、德国人葛伦威德尔、勒柯克,英国人斯坦因和日本大谷探险队,都曾在此盗掘大量文物和文书并带出中国。

  如今,吐鲁番文书蔚为大观。1959—1975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区进行13次考古发掘,获得大量从高昌郡到唐西州时期的古代文书。此后又有少量发掘,1997年,在洋海古墓清理出土一批阚氏高昌王国时期的文书;2004—2006年,阿斯塔那、巴达木等墓相继出土一批文书。地区文物局还征集到了流散民间的大量文书。

  新出土的文物填补了西域史事的空白或增补了历史的细节,其文献价值受到学界高度重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唐长孺先生为首的“吐鲁番文书整理小组”对1959—1975年吐鲁番出土的文书进行整理。今天,学者们对浩如烟海的文书进行了研究。

  千年古城存废墟

  在吐鲁番市郊,矗立着高昌、交河两座历史悠久、我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故城。

  高昌故城坐落在吐鲁番东南40余公里的火焰山脚下,“高昌”在维吾尔语中是“王城”的意思。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至13世纪废弃,历时1300多年。城垣约有5000米,城墙夯土而筑,城内仍有保存较好的佛塔残部。据记载,“西天取经”的唐玄奘经过高昌时曾讲经说法,高昌佛事一度盛行,如今繁华落尽,在城内放眼望去,满目断壁残垣。层次分明的土墙,让人感到岁月的沧桑。站在城内的高处,可以看到故城西面、南面都是田地;北面、东面是一个镇子,向东可以远眺火焰山。

  闻名海内外的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处。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为300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因有两条河水绕城流淌并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城内现存建筑遗址多于高昌,现在还能看到近乎原貌的建筑。据说,居民是掘地建屋,一般看不出窗户,但房门清晰可见,城内也有佛塔、民居等建筑遗址。故城是吐鲁番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结果,曾为车师国首都,在丝路上占据重要地位。汉朝与匈奴争夺车师,曾“五争交河”。13世纪末,因战乱废弃。

  两座故城漫漫黄土、浑然一色,虽为历史废墟,也不失美感。今天,它们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已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名单。(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春海)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