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动态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07 11:0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考古学逐步走向世界

  本报讯(记者杨赛)11月21—25日,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暨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全国的1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年会以“长江下游考古学研究”为主题。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中国考古学经过90年的成长壮大,在国际考古学界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坚强后盾。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大规模城乡建设的背景下,考古遗址及其环境的保护形势异常严峻,放慢保护实施步伐,就可能导致更多考古遗址惨遭损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兴国的战略措施,这也为新时期考古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考古工作者要不断激发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的有力举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在会上也谈到:“推进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考古学的光荣使命。”

  与会代表共同庆祝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宿白先生九十华诞,并号召中国考古学会成员学习宿白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治学做人的精神,以推进中国考古学健康发展。(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传播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本报讯(通讯员王维家)11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国内首家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

  该中心集中了国内外该领域的一批专家学者,中心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传播学研究优势,围绕“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这一方向,研究基本问题,建构理论体系,组织开展相关学术活动,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服务。

  据悉,中心将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等研究室。(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学地理学开拓研究新思路

  本报讯 近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广州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首届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在南昌举行,来自全国的60多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就文学地理学的历史、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建设目标和发展前景等议题进行讨论。

  与会者认为,“文学地理”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提出的,但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文学地理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门与文学、史学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通过借鉴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各种文学要素的地理分布、组合与变迁,描述各种文学现象的地域特点与地域差异,揭示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次研讨会还由学者联名倡议建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并按照有关程序成立了“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双琴)

  建立有中国特色技术评估体系

  本报讯(记者莫斌)11月25日,“STS与技术评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对技术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展开讨论。

  有学者强调,技术评估首先应该在整体层面、宏观层面上关注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不只停留在对某一具体产品的评价上,这是技术评估发展大方向的问题。同时,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评估体系。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与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承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