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话语研究方法须中国化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1-14 09:1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话语研究”,包括“批判话语分析”在社会科学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独特的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西方科学主义和由其推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国外的话语研究方法有三个主要原则:第一,对象应该是言语的形式、内容及意义;第二,态度应该客观、公正;第三,目的应该是揭露性或评判性的。国外话语分析还呈现出特殊的文化属性,即以西方的概念、理论、观点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字词、语段、篇章结构作为探究现实和意义的中介。笔者认为,国外话语研究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出于我国学术发展的要求,中国话语学界有必要创立自己的方法系统。

  研究方法与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国外话语理论强调话语的现实表述和构建功能,预设说者在话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我国学术传统则认为,话语的主要功能是立德,言意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矛盾,在话语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听者。《论语》中的“礼”、“信”、“和”,《文心雕龙》中的“言不尽意”,《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以及文学范畴意境、神韵、风骨等,都反映重礼尚德、“无中生有”、联想意会的话语观念。在实践中,中国人经常运用“非礼勿言”、“以少总多”、“微言大义”、“依象尽意”、“虚实相生”的话语生成策略和“听其言而察其行”、“非礼勿听”、体察、直觉、顿悟的理解策略模式,常常表现得缄默、谦和、含蓄。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施旭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