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们常把文学理论视为“研究一切文学现象的理论”。像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洛特曼从课堂教学出发,将文学理论当做“应用于文学研究的教学法”的,实为少见。
把课堂当做理论平台
在西方,洛特曼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在佛克马、易布思合著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中,他甚至被誉为带来了文学研究中的“哥白尼革命”。他的“教学法”文学理论观是否有点自毁清誉?其实不然。洛特曼无非是想提醒人们,文学理论要用于课堂教学。
其实,许多大学问家的声誉,首先即来自课堂教学。如谈及黑格尔,我们可联想到耶拿大学、纽伦堡文科中学、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的讲台;如说到巴尔特,我们可回忆起巴黎雷恩街44号符号研究班的课堂……而且,洛特曼所谓的教学法,是要教会学生从事文学研究。为实现此目的,首先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学观,或者告别严重背离文学事实的文学观,这也正是洛特曼文学理论观的现实出发点。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坤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