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近日,本报记者围绕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使命等话题,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校长赵德武。
《中国社会科学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文化强国”战略,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您认为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方面,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该如何解决?
赵德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把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到了新高度:一是放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新高度;二是放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高度;三是放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高度;四是放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高度。同时,还系统制定了相关的重点举措,这必将有力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高校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阵地,肩负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任。近年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欣欣向荣,但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还需深入推进。我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需要强化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二是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尤其是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三是需要强化实践取向,改变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从“象牙塔”走向田野,从一般性理论建构走向政策咨询与对策研究;四是需要强化科学评价,注重探索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将创新和质量置入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核心;五是需要强化“走出去”,通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品牌建设,增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和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高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应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如何有力地推进?
赵德武:高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一定是建立在高校自身特有优势的基础上。一是推动学科发展。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综合研究、转化应用研究和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实现突破。四是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发挥高校作为学术组织的优势,在科研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等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作出探索。五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校人才“群聚效应”,加大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南财经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在现阶段或者更长远的规划中,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具体有哪些举措来推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建设?
赵德武:文化的强盛决定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未来,没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作为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作为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体、具有鲜明金融行业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理应承担起光荣而艰巨的时代使命。第一,依托我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问题的研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第二,积极依托我校“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努力构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大金融学科群;从国家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与“一行三会”的协同创新,着力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金融审慎监管、中国家庭金融等重大问题;积极创办金融学英文期刊,推进中国金融学走向世界。第三,准确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学校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准确站位、主动融入、积极作为,更好地打造中国西部财经智库,更好地服务西部大开发发展大局。(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霍文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