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诊脉欧债危机 德国抉择是关键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2-02 14:5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继希腊、西班牙、意大利陆续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11月21日,法国也受到主权评级机构的降级警告。23日,一直被资本市场热捧的德国长期国债发行失利。24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葡萄牙主权评级下调至垃圾档,评级展望仍为负面。25日,另一评级机构穆迪又将匈牙利评级下调至Ba1,展望前景为负面。

  瑞士信贷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欧债危机有向更大规模经济体蔓延的趋势。为应对危局,德、法、意三国首脑举行会晤,商讨欧洲关键问题,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解决欧债危机路在何方?

  只有增长才能帮欧洲走出危机

  过度举债、超前消费、政府失职、欧盟制度缺陷以及外部原因等诸多因素交织影响,催发了欧债危机的爆发与持续恶化。针对目前欧洲国家多采取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手段来增加偿债资金来源的做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王鹤认为,“一刀切”的紧缩政策是比较危险的。他提出,对于某些有条件的北欧国家,可以考虑适当采取进一步的刺激措施来带动欧元区国家增长的可能性。

  欧洲在强化经济治理方面究竟是应该大步走,还是分为几小步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大步走是关键,欧洲若还是按照原来的速度治理是跟不上世界发展速度的,可能被世界淘汰并不是危言耸听。

  只有增长才能帮助欧洲走出危机已经成为很多专家的共识。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认为,能带动欧洲脱离危机的是经济增长而非财政紧缩。大步走很难,但是小步走很危险。一个暗淡的市场预期和一个紧缩性的政策会对投资造成冲击。

  欧洲央行出资干预为当务之急

  目前,市场上呼声最高的两个拯救欧债危机的办法是发行欧元债券和欧洲央行干预。发行欧元债券需要欧元区各国形成更紧密和牢固的财政和政治联盟,有专家指出,这一设想意味着欧元区成员国要“分摊”信用,信用高的国家可能会被信用低的成员国拖累。这一办法阻力重重,最大的阻力来自德国。

  由于发行欧元债券难以实现,投资者便寄希望于欧洲央行出面干预,从二级市场大量购入重债国债券,以降低这些国家的国债收益率。但在德法意三国峰会上,默克尔强调欧洲央行继续“固本”,“修改条约不会涉及欧洲央行”。然而,德、法、意三国领导人承诺的中长期目标难以提振市场信心。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认为,欧债危机首先是信心危机,若继续恶化,欧洲将来可能被边缘化,很难成为世界中心的一极。

  谈到欧洲央行是否应该出面成为最终贷款人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陈新认为,欧洲央行购买债券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恢复市场信心,若欧洲央行现在明确宣布充当最后贷款人,会对提振市场信心、打击投机起到重要的作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蔡红表示,欧洲央行是否成为最终贷款人,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因为涉及修约,同时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抉择。

  德国态度受国内政治因素牵制

  作为欧元区内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德国的救助意愿成为左右欧债危机发展的重要因素。德国暂时不愿救助的原因何在?

  欧债危机受德国内政因素的制约,也折射了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郑春荣认为,默克尔政府的拖延战术可能增加了救助的成本,这也是欧洲伙伴对其的主要批评之一,德国在应对欧债危机中缺乏整体的战略,主要是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牵制,德国民众不愿意为欧元区那些“好逸恶劳”的国家埋单。联合政府内部的矛盾、参议员之间的牵制以及独立的联邦宪法法院的影响,都促使默克尔政府不能轻举妄动。

  面对欧债危机,中国不是旁观者,在全球经济寻找再平衡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艰巨的调整任务。陈凤英提出,目前我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很大,若不转型很可能会因欧盟未来低迷的经济而受累,依靠内需发展经济才是关键。(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军妮)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