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记者查建国 胡言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不断探索选择的结果。11月27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的学者围绕“中国道路:1911—1921—2011”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至此,持续半年多之久的上海市第九届学术年会画上圆满的休止符。
2003年,上海市社科联正式启动学术年会活动,先行发布主题,组织全市学者进行研讨。2011年为第九届,立足于1911、1921、2011三个历史节点,组织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各一级学科的学者,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研讨。有学者形容说,这一新颖的研讨形式是以“学术超市”打造“学术盛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启了中国历史进步的闸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11年,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继续阔步前进,成就举世瞩目。围绕三个历史节点所昭示出来的中国道路,上海市社科联以上海地区学者为主体,联合中央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各地学者,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学术研讨。半年来,分别由上海社科院、上海市各高校承担,共举办了11场主题研讨会、6场分科研讨会,参与高校达100多所,参会学者与青年学生达3000余人,收到论文842篇,评出优秀论文112篇,出版优秀论文集6卷。这些论文分别从政治、历史、金融、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专业领域,对中国百年来的发展道路作了深刻分析和总结。
记者注意到,各主题与分科研讨涉及的议题非常广泛。其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百年变迁”、“中国文化:现代性与主体性”、“中国道路——政治·法律·社会”、“体制改革与转型发展”、“中国道路与世界变迁”、“中国百年学术路:古今中西之间”等主题研讨让人印象极其深刻。此外,讨论中涉及的人文东方与文学世界、2012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文化创意产业与上海城市转型、苏联模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钓鱼岛历史与国际法、中国快速崛起环境下的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议题,均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马克思主义学科专场、哲学·历史·文学学科专场、政治·法律·社会学科专场、经济·管理学科专场、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专场以及青年学者专场,还发挥了引领相关学科学者交流沟通、发现推出人才的作用。
学者们认为,上海学术年会已经成为上海市学术界的标志性品牌,是依照学术规律举办学术活动的大胆创新。年会主题鲜明、统筹明确、组织有序、分合有度,充分整合、发挥了不同学科学者们的积极性,其经验值得推广。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讲话说,1911、1921、2011所彰显出来的中国道路,是一座蕴涵着重大学术价值的宝库。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上海市社科联主席秦绍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等领导以及专家学者400余人出席大会。会上,颁发了本届年会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组织奖,并向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颁授了铭牌。《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记者站获得上海市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这是本报记者站首次在所驻地获得荣誉奖励。(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