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山先生在《西方哲学史》中说:“胡塞尔既然将‘形而上学—原(元)物理学’的问题转向‘原(元)心理学’,则不需要‘否定’这个中介环节,因此也不需要‘辩证法’。”胡塞尔现象学是否如此,这是我们希望与叶秀山先生商榷的又一个问题。
“否定”(亦即“扬弃”、“断裂”、“一分为二”等等,下同)作为“中介环节”,也即“否定之否定”的在前“否定”。也就是说,在作为“中介环节”的“否定”之后,还有一次“否定”,达到更高层面的“肯定”(亦即“弘扬”、“继承”、“合二而一”等等,下同)。如果不是这样,也就不存在成为“中介环节”的“否定”。叶秀山先生大约也是这样的思路。否则,不会提出胡塞尔“不需要‘辩证法’”。
笔者以为,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并非“不需要‘否定’这个中介环节”,而是在整体结构上没有离开。
在《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胡塞尔说:“我们的现象学不应当是一门关于实在现象的本质科学,而应当是一门关于被先验还原了的现象的本质科学。”即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前提,是对“实在现象的本质科学”之“否定”。
胡塞尔阐释几何学由经验到先验的“否定”过程。“经验主义肯定不会看到这一点。但是人们是否应认真看待它的论点呢:即远远不是只存在极少的基本经验,反之,却有无限多经验可供支配?在全部人类历史的、甚至在人类以前的动物历史的总体经验中,无穷数量的几何印象和数学印象被收集起来,并被结合入理解习惯的形式中,我们现在的几何洞见就是从这个基础中引出来的。”胡塞尔认为:几何先验(几何洞见)来自此前无穷数量的几何经验——亦即由经验到先验的否定,并且,几何先验可以统摄当下被称为“心理现象”的几何经验——亦即由先验到经验的否定。叶秀山先生提出在胡塞尔那里,“关于‘原始的感觉意识—直观’的‘概念’,并非从众多‘感觉经验’积累概括抽象出来的,亦即不是在‘感觉科学’研究之后‘概括’出来的,而是‘直接’‘开显’的”。这大约不能完整涵盖胡塞尔的思想。
胡塞尔将意识划分为心理学、纯粹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三个平行区域。这是经过心理学和现象学两次“悬隔”后形成的。胡塞尔所说的“悬隔”与“否定”没有本质区别。并且,胡塞尔三个平行区域可以对应黑格尔的从“存在论”到“本质论”再到“概念论”的否定之否定模式。其间主要区别是:黑格尔突出运动的线性和历时发展模式,胡塞尔则突出运动的平行和共时发展模式。因此,我们提出胡塞尔运用的是与黑格尔对立统一辩证法互为表里的平行统一辩证法。
提出胡塞尔现象学并非不需要“‘否定’这个中介环节”,这也不是笔者个人观点。《胡塞尔思想的发展》的作者,荷兰学者泰奥多·德布尔在该书有“从描述心理学到先验现象学”这样一个“过渡”篇。其第1章标题是“还原的否定性含义——悬隔”,第2章标题是“还原的肯定性含义——剩余物”。泰奥多·德布尔说,胡塞尔“在这里首次提到了一种兼有否定含义和肯定含义的‘还原’。从否定方面来说,它是对一切与超越物有关的判断的悬隔,而从肯定方面来看,它是要回到绝对的给予物。胡塞尔用‘epoche’(悬隔)概念来表示否定性的含义”。进一步考察会发现,包含“‘否定’这个中介环节”的“否定之否定”模式,在20世纪西方哲学和文化发展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显现。
这首先体现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那里。索绪尔提出带着历时语言学回归共时语言学,构建历时语言学与共时语言学统一的动态共时语言学。这明显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模式。
斯特劳斯提出人文主义三个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9世纪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和当代正在兴起的人文主义。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这样划分也许并不准确。按照斯特劳斯提倡野性思维的主张,人文主义三个阶段也许应是:前历史时期的人文主义、当代之前历史时期的人文主义、当代正在兴起的人文主义。
皮亚杰提出生物学的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静止共时的分类学阶段、动态和历时的进化论阶段、分类学和进化论统一的相互作用阶段。
伽达默尔提出解释学发展三个阶段:“人性知识”型解释学、“反思关系”型解释学、“效果历史意识”型解释学。这也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模式。其中,“反思关系”型解释学对应于黑格尔哲学。因此,伽达默尔说:“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观点以及与黑格尔相区别的观点来规定效果历史意识的结构。”又要“黑格尔的观点”,又要“与黑格尔相区别的观点”,这是在运用平行统一辩证法,亦即要与黑格尔保持平行关系。
在20世纪西方哲学和文化中,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上述学者结构的各种体系中,而且如果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时代,就可以发现这里正呈现长达2000年历史的文化宏观观念的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无论福柯、德里达,或者德勒兹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都没有跳出尼采这位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先驱者框架: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的批判,对基督教文明的批判,并非“想倒退回去”,而是要通过追溯古代希腊文化乃至更为久远文化,在否定之否定中推动当前文化发展。
于是,我们发现,在20世纪西方一些哲学家“抛弃”辩证法的表象后面,存在矛盾亦即辩证法“这个大力”(《小辑学》)的推动:他们在否定黑格尔辩证法时,无意中遵循黑格尔辩证法否定之否定模式发展了辩证法。这也是我们根据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实践提出的平行统一辩证法,何以能够将20世纪西方诸多著名学者纳入其中的原因。那位具有宏阔视阈的老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已经辩证和朦胧地描绘出,由他开始到黑格尔再到20世纪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
笔者之所以相信平行统一辩证法的科学性,不仅因为其来自笔者多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实践的启发,有中国古代辩证法为根基,可以对应黎曼几何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和当代实践辩证法运动等,还因为提出这一概念,实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彻底性,证实黑格尔辩证法也适用于黑格尔辩证法自身。
其一,提出平行统一辩证法概念,证实辩证法也遵循着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着由对立统一与平行统一构成的矛盾结构。
其二,提出平行统一辩证法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带着黑格尔动态历时为主辩证法回归古代静态共时为主辩证法,证实辩证法自身也存在黑格尔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模式。
确切地说,叶秀山先生的“不需要‘否定’这个中介环节”是略带矛盾的否定句:在“不需要‘否定’这个中介环节”中已经包含“否定”,而“否定”难免继承发展,这就使“不需要‘否定’这个中介环节”成为“‘否定’这个中介环节”,构成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因此从逻辑上讲,提出某某“不需要‘否定’这个中介环节”,那么也就意味着某某已经置身于“‘否定’这个中介环节”。同样逻辑,伽达默尔说:“对这位绝对思想家的攻击本身是没有根据的。使黑格尔哲学彻底动摇的阿基米德点永远不会通过反思而找到。”叶秀山先生的“不需要”则类似于某种“反思”。
人类思维辩证法来自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运动。20世纪西方哲学和文化辩证法运动,证实无论人们是否信仰辩证法,都无法从根本上脱离。叶秀山先生从事物表象出发,提出20世纪某些西方哲学家“不需要辩证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扎拉嘎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