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尊重内在规律 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1-28 15:4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者按: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深刻地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日前,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批示。本报特约部分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表意见。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是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核心。《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创新的视野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意见和措施,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提供了宽松的学术创新环境,是一个既具有纲领性质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它和另外几个重要文件的出台以及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的召开奏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号角,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这一决策充分表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高等学校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必将推动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迈向更高的水平,迎来一个更加繁荣发展的局面。

  繁荣发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必须看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尊重其内在发展规律,尊重学者的自由探索,给学术研究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已经在一些关键环节作出了重大改革,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障。其中,科研评价办法的改进,就是充分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内在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评价体系对于推进科研创新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术研究中的诸多不良现象都可以从评价体系那里找到原因。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其首要目的在于优化科研创新的土壤,形成崇尚创新、倡导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学术氛围,使研究人员克服浮躁心理,避免短期行为,有时间和精力在学术研究领域精耕细作,打造学术精品。《意见》提出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正确把握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将创新和质量导向贯穿于科研评价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从根本上改变简单以成果数量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同时就建立健全分类评价标准体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与诊断作用,必将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升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学术乃天下公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既要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与世界前沿学术界展开平等、深入的对话,在广泛吸取当今世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繁荣。“走出去”计划的实施,敏锐地抓住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扩大国际社会影响力,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学术话语体系中占有更大的分量和更多的话语权。为此,我们必须主动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最新进展,参与重大的国际学术活动和国际学术组织,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的中青年学术人才。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理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树立精品意识,潜心钻研学术,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责任和使命。(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马敏)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