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总结以往经验 关注重大问题——访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1-28 16:3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11月17日,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教授就如何领会贯彻好一系列文件精神接受了本报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请您结合自身情况谈一下如何深入关注和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宋冬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所谓重大现实问题就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前瞻性、趋势性和公益性的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重大现实问题通常具有普遍存在意义和规律性,往往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就我个人而言,关注社会需要才能发现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发现问题是最重要的,它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源于研究者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反应和强烈的问题意识,而通常情况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就是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您在这几个方面总结一下经验。

  宋冬林: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经验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是提高认识。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自然科学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等重要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二是增加投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经费投入在逐年加大,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立项经费就有很大的增加。

  三是建立制度。政府主管部门考评体系的政策导向和各高校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

  四是构筑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高校自行建设的各类研究机构,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搭设了各级各类学术平台,由于建设目标明确、管理规范、队伍稳定和强化考核,因此研究成果丰硕。

  五是加强交流。近年来,各高校从海外及包括社科院等各个研究机构引入的人才壮大了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海外人才的引进和国外学术交流带来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报》: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请您谈谈我国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借鉴人类文明成果走出创新之路,使中国对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宋冬林: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研究中走出创新之路,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成果,古为今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现代文明成果,洋为中用。首先要基于国情和传统文化做好国内特色文章,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其次要基于人类共同的文明理念做好国际文章,建设具有国际话语权的哲学社会科学。(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宋晖)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