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新书指出幸福不应局限于GDP
幸福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赢得了广泛关注,英、法等国政府已经将“幸福”作为衡量国家进步的标尺。然而,幸福指数作为一个相对新的研究方法,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如何更好地去衡量幸福?这些指数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评估发展政策及其成果?
“幸福经济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Carol Graham在其新书《追求幸福:幸福经济学》(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 Economy of Well-Being)中表示,幸福不应局限于GDP,而是取决于个人追求生活的能力,缺乏这些能力(比如受教育机会)的群体可能会更关注日常生活,诸如友谊和宗教活动;那些有能力的群体,则会追求一些更为宏大的目标或成就。作者指出,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幸福指数。该书还研究了关于短期利益与长期福祉的问题,比如是否可以通过牺牲短期利益来获得长远福祉。
科研投入为爱尔兰带来18亿欧元回报
据博安咨询集团(PA Consulting Group)最新主持的一项独立研究显示,爱尔兰政府推进的爱尔兰高等院校科研计划(Programme for Research in Third Level Institution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过去10年里为爱尔兰经济带来18亿欧元的直接经济回报。
爱尔兰高等院校科研计划由爱尔兰政府创立于1998年,分为五个周期,采用国库拨款和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募集资金,以支持爱尔兰高等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科技研究。爱尔兰高等教育局(Higher Education Authority)执行长Tom Boland表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建立在各项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因此从长远眼光看,科研投资是必不可少的,爱尔兰高等院校科研计划不仅有助于提高爱尔兰高校的国际地位,也会帮助企业发展。在博安咨询集团公布的调查报告中,获得直接经济回报的公司包括戴尔、西门子、惠氏、辉瑞制药等知名企业。
牛津大学分析六国媒体报道气候问题的异同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公布一项题为“两个极端——国际报道中的气候变化怀疑论”(Poles Apart – The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of climate scepticism)的研究报告,分析了英国、美国、法国、中国、印度、巴西六个国家媒体在报道气候问题时的异同之处,结果发现英、美两国80%的新闻报道都对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而这一情况在后几个国家的媒体中却极为少见。
研究人员在调查中选取了六国的代表性报纸——巴西《圣保罗页报》和《圣保罗州报》、中国《人民日报》和《北京晚报》、法国《世界报》和《费加罗报》、印度《印度时报》和《印度徒报》、美国《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以及英国的10家全国性报纸——统计分析了它们在2007年2月至4月和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间关于气候问题的报道,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气候门”事件均在此期间发生。该项研究的带头人、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James Painter教授解释说,之所以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在英、美两国都有鼓吹气候变化怀疑论的政客,还有一些民间团体不停向媒体输出气候变化怀疑论的观点,而在另外四个国家却没有这种情况。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冯黛梅、仁可/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