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为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发挥自身人才、知识、学术与文化的综合优势,推进高校学术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战略任务。当前,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生命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践选择,对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构建中国范式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植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把研究和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这就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凝练学术方向、构建创新体系、增强创新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和战略服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文化体制的深入改革、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国际区域合作的深层推进、民族精神与价值理想的重建等,都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推出能代表中国水准、具有世界影响、引领时代进步、塑造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和动力源的重要作用。
以学术创新为核心引领时代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创新的深层动力,而学术思想创新则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和灵魂。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就是要从学术思想创新着手,构建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体系,发挥高校引领文化创新的功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学术思想基础。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径选择、理论体系、制度构建的研究,推动根基于社会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主义强国的文化形象;要坚持以学术创新为核心,造就和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大师,提高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培育学术精品和传世力作。全面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引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导向功能。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校学术发展创新
本着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体制,为高校学术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与学风保障。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评价体制问题,二是学风文风问题。针对科研评价体制问题,要注重完善以学术创新和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把鼓励自由探索和积极服务现实有机结合,构建“以实践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动力”的科研评价标准体系,让科研评价成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南针和推进器;针对学风文风问题,坚持“走改转”的正确方向,切实加强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相结合的学风建设体系。(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吉林大学校长 李元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