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在“首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上,围绕“传统”这一随历史变迁而常新的话题展开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意义重大与深远。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学术实力很强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漫长而深厚的学术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学术对话不但有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而且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传统是一个文明国家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产。一部人类社会史,就是不断继承传统精华、融合时代内容、开启新的发展道路的历史。在从地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文明史的版图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作为文明进步的印记,传统依然活在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正处在变革的时代,传统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社会转型和变革的走向,但变革中的国家与社会一定不会脱离传统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断裂或延续这类话语,不可能在纯粹主观的意识中表达,而必须置于历史和现实进程之中。传统的复活取决于现代性国家的构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历史的创造性。中国的现代转型是在继承和超越传统的过程中实现的,是传统向现代迈进中的变革与升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它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和世界。“鉴古知今”,中国这句古话之于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则意味着:今天我们讨论传统,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开辟未来。
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传统
认识传统,是深入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途径。
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其中的优秀传统是当代中国前进的基础和出发点。这些优秀传统集中体现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厚德载物”的哲学思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民本人本思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思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格物致知”的治学思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理想等等。
还有勤劳勇敢、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等众多优良传统,这里只能略举一二,难免挂一漏万。这些中华民族经数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既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和谐交往的重要思想资源。
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危机。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和危机,政治家、思想家都在积极思考应对之策。在我看来,取优良文化传统为我今之用不失为一条重要的思想路径。向传统取经,不是倡导复古主义。它一方面要挖掘传统中的精华、智慧和当代价值,另一方面则要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所创新,在时代变迁和赋予传统时代内涵的过程中,使优良传统造福于当下人类。
全球化已成定势,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能够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全人类的智慧,就需要不同传统之间的对话交流、取长补短。
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传统
中华民族是灾难深重的民族。1840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鸦片,中国被外力纳入到西方列强开创的世界历史体系。所有那些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风尚、政治结构和社会进步的破坏性因素,不仅瓦解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也使中国社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中国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命运转机?在历史重大转折的前夜,中国人民选择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抵御列强的入侵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将这一复兴推向了高潮。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下转第5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