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源地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鸦片战争后的短短几十年里,西方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纷纷在上海矗立,使其获得“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但数量最多、最有代表性的上海近代建筑样式,是旧式里弄住宅的典型样式——石库门。20世纪50年代前,石库门曾占上海居住房屋总面积的60%以上。学界已有大量的石库门建筑研究成果,但传统江南民居的结构体系和建筑空间如何影响了石库门建筑,传统江南民居文化与市民文化如何在其中融合、流变,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
城市生活对“门”的塑造
“石库门”的名称由来,至今说法不一。或认为其大门外形以石为框,显其坚固,内部结构又类似仓库,故称“石库门”;或认为古代帝王的宫殿有路门、应门、皋门、雉门和库门五门,诸侯的宫殿有路门、雉门和库门三门,两者都把最外面的大门称为“库门”;或认为其与官府仓库的黑漆大门铜门环类似。或许,以“库门”之“库”作为此类建筑的名称核心,有强调“储藏财物”的意义,表露出当时迁居上海的江南富户对于传统民居藏财的留恋心态。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邹振环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