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作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源于科学发展的复杂性、技术的飞速变化和知识的动态增长以及高度发展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个体科学家通常不能支付全部的昂贵试验耗费和研究资源,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复杂的科学研究问题。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跨部门、跨领域和跨国的合作研究。国家之间的科学合作研究不仅大大推动了大规模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增加各国科技成果、促进科学研究的巨大推动力量。一直以来,科学计量学家对科学合作尤其是国际科学合作问题自身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
在国际科学合作研究领域中,中国无论是在发文量还是在合作网络中的重要性都处于国际前列,在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进一步分析当前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代表人物、热点问题和知识结构等,相关人员在美国科学技术信息情报所(ISI)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检索中国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检索的文献中,2000年以来,中国在ISI数据库收录中的文献记录迅速增加,发文量最多的是2009年,共有29篇。中国在该领域研究中的代表性学者、代表性研究机构以及与其他国家合作研究的情况如表1、表2、表3。
从科学合作文献发表的机构来看,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从检索数据统计的作者情况看,发文量最多的是周涛、克雷奇默和梁立明。
通过CiteSpace软件系统绘制中国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1)。其中,网络中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表4)反映了中国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从高被引的关键词来看,科学合作(scientific collaboration)、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s)、科学合作网络(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动态和结构(dynamics patterns)、小世界网络(small-world networks)、共作者(co-authorship)、国际科学合作(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无标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s)、加权网络(weighted networks)等是共现网络中出现的高频次关键词,反映了中国当前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除此之外,模型(model)、演化(evolution)、拓扑(topology)等与网络相关的概念和方法也是当前中国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
以上研究显示,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主要生产方式。从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国家共现网络图谱可以看出,我国在科学合作领域本身的研究中,在世界已经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从中国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图谱来看,中国在国际上该领域研究中的优势方向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合作、复杂网络和复杂系统分析、网络拓扑等基础研究领域。如何准确定位我国在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研究中的位置和作用,挖掘学科研究优势,提出优先发展方向,对我国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知识结构优化和战略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侯剑华 潘黎 单位: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也称“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系列图形。设计者将计量科学的引文分析和共现分析结合起来,辅之以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图谱,旨在显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图谱形象可以有效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知识图谱的实际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步拓展到多学科,在我国仍属起步阶段。据中国知网2011年篇名检索得知,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教育学等少数学科领域对其有所应用。有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接近知识图谱,如语言学研究中根据语料库分析设计的“词云”图谱。(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于博/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