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阳)1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布最新考古成果,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掘出一处距今5500年前后的特大房址,时代属仰韶文化中期。房址的出土为深入探讨仰韶文化时期大型房屋的建筑工艺、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了新线索,也引发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思考。因2006年发现仰韶中期大型墓葬而备受瞩目的西坡遗址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焦点。
位于灵宝市平阳镇西坡村西北的西坡遗址是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的中心聚落。2000—200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遗址先后进行了6次主动发掘和系统钻探,发掘面积累计达5000余平方米,共发现34座墓葬以及灰坑、池塘、壕沟和其他遗迹。
自今年9月起,考古队对西坡遗址进行了第7次发掘,在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一座新的大型房址。在遗址现场,主持此次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告诉记者,房址的发现再次丰富了中心聚落的内涵,为我们探讨大型建筑的建造过程、分析当时社会的结构与发展状况提供了更多信息。
记者在现场还发现了一处正在清理中的火塘遗迹。从发掘的剖面看,明显有火烧结的痕迹。李新伟推测,该火塘是举行大型公共活动之地。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为强盛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这支“中华远古之文化”的发现,有力驳斥了“中国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观点。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的仰韶中期文化,其分布范围西到甘青,东达山东半岛,南过江汉,北超长城。
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11月6日,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渑池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出席。大会上,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指出,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同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相始终。从仰韶村的发掘开始,中国史前的认知框架进入了以考古学为主要构建手段的新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对记者说,“仰韶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国不同区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第一次发生了广泛的接触、碰撞和交流,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所以,也可以说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个源头。”(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