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 中国应对经济法律新问题
本报陕西讯(记者杨晓娟 通讯员杨笑)作为教育部2011“学校特色外专项目”之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法高级国际研讨班系列——中国入世十年WTO法国际研讨班与圆桌讨论会”于11月4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幕。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和130多名学员就中国入世十年来面临的各种经济法律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马振岗、商务部条法司原司长张玉卿、世贸组织规则司司长Johann Human、瑞士伯尔尼大学世界贸易研究所所长Thomas Cottier分别就“WTO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变迁”、“WTO与中国法制兴革”、“中国与WTO”以及“WTO框架下的法学研究”等主题发表了演讲。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加入WTO十年来,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随之显著提升。WTO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也带来了新的管理与法治理念。可以说,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三个里程碑。因此,学习WTO规则、总结中国加入WTO十年来的经验,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世界繁荣和谐。(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西方危机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求解
本报江苏讯(记者胥小铭)11月4—6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
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在大会主题报告中指出,2008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近来席卷全球的欧洲债务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等一系列西方世界所面临的危机,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找到答案。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学史料研究:史料史观并重
本报讯 近日,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在西安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会主办,西北大学承办。
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经典与非经典”、“坚守文学与走出文学”、“史料与理论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讨论热点。与会学者提出,重读经典不是缩小阅读范围,与拓展研究空间并行不悖。另有学者认为,知名学者胡厚宣提出的“史料与史观,必须共同相辅,才能成为史学”的理论具有普遍性,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史学、史料、史观之间的关系较为错综复杂。
会议期间,中华文学史料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推举刘跃进担任会长。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许继起)
多维视野研讨辛亥革命
本报广东讯(记者冯爱琴)在11月9日举办的第62期“岭南大讲坛”上,广东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辛亥革命前夜的广东社会政治”这一主题,对广东辛亥革命史和辛亥革命研究进行了多角度研讨。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放认为,辛亥革命史长期以来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活动作为研究主线和主要内容,形成了一种“以孙中山为中心”的辛亥革命史观。但如果从多维视野来审视,辛亥革命实际上应该包括三个“运动”,即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立宪派发动的立宪运动和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研究员王杰提出,会党是研究辛亥前后广东社会的一个重要选项。
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科联共同主办,广东历史学会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承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神话再造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泉
本报湖北讯(记者张肖雯)11月12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神话学的百年历史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田兆元指出,对神话的整体理解,除重视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形式以及图像等物态形式以外,更应该注重对于民俗仪式行为的叙述考察,即所谓神话的民俗叙事。
谈到当下神话研究和再造的现实意义,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叶舒宪强调,神话的“神”字透露其“神圣感、不容亵渎”,通过影视或书本了解神话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在敬天敬地敬自然中反思文化寻根,树立人类同自然以及时代和谐、持续、深入相处的价值取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尹虎彬也认为,神话研究和再造的现实意义应是“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不尽的源泉”。
此次研讨会涉及四个主题,分别为“神话个案研究”、“神话理论研究”、“创世神话与方法论研究”以及“《山海经》研究”。(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