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民族文化丛书》出版
本报青海讯(记者朱羿)近日,一套浓缩河湟文化精髓的《河湟民族文化丛书》正式出版。这是青海省有史以来首次深入、系统、详尽地挖掘、搜集、调研和整理河湟地区主要民族的历史文化。
该套丛书历时五年编纂完成,共计12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河湟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民族宗教、文学艺术、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人文自然资源,深入追溯和梳理了该地区各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和特点。专家认为,该套丛书对研究河湟地区文化资源的多样性、独特性和独有性具有重要意义。
河湟文化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河湟,指的是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即现在青海东部地区和甘肃西部与青海接壤地带。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多元的历史文化。散落其间的唐蕃古道、文成公主庙等古迹,都是中国西部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历史见证。(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三季度社会舆情报告发布
本报上海讯(记者李玉)11月8日, 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社会舆情分析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和舆情网在会上联合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社会舆情研究报告》。
通过对2011年前三季度影响较大的百余起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分析,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影响较大的舆情数量呈上升趋势,灾害事故类舆情持续升温,其中以“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9·27”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湖南邵阳沉船等交通运输事故为“热点”,引发公众对交通管理与安全问题的关注。
报告指出,第三季度影响较大的社会舆情事件呈现时效迅捷、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曝光媒介仍然以新媒体为主。影响较大的舆情事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近六成事件在事发六周内消退。
报告建议,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研判;重视新媒体,及时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信息;通过微博化解舆情危机中的谣言;大力优化网络舆情环境,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氛围。(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