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距今已逾三载,但国际金融市场依旧风波不断。欧洲债务危机日益升级更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11月9日,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召开,围绕“全球金融新框架:变革与影响”展开对话,探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思想和可能途径。11月11日,2011财新峰会以“寻找真实的成长”为主题,就2012年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金融、社会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各种思想激烈碰撞,能否为黯淡的世界经济点燃一份希望?
先进生产力缺失是危机根本原因
欧债危机只是短期的疼痛,还是其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痼疾?德意志银行亚太区主席蔡洪平认为,先进生产力缺失是当前危机的根本原因。他表示,欧债危机表面上看是一个债务危机,实际上是欧盟财政体系不统一的结果。美国危机还没有结束,从全球来看,这是先进生产力缺失危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这不光是一个经济危机,更是政治危机,与欧元设计的先天不足联系在一起。欧债问题不解决,世界经济受到的拖累、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不可低估。
与会专家认为,解决欧债危机最缺乏的是政治协调、政府魄力和政府决策。标准普尔主权评级委员会主席约翰·钱伯斯提出,外部失衡在此次危机中起的作用和财政失衡相当,各国决策者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以帮助减轻外部失衡的影响。如果缺乏国际合作与经济改革,全球经济增长将处于乏力状态,公共、私人部门负债水平将保持在高位,部分主权政府只能通过违约来解决自身财政困难。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表示,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习惯了教别国怎么做,当自己出现问题时很容易谴责别国,认为是别的国家造成了经济衰退。如果继续采取这种鸵鸟政策,发达国家经济是不可能走出这次危机的。战后的经验告诉我们,和则两赢、斗则两伤,只有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应对,才能真正走出这场危机。
打破单一货币主导
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早已不是新鲜的议题,近几年危机不断的国际金融形势充分暴露了现行货币体系的弊端,推进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表示,现行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存在美元特权的问题,使美国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受约束很少,存在着不负责任的倾向。这个体系既不稳定,也不公正,导致了穷国的钱不断流向富国。
“单一美元体系难以承担国际货币职责。”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说。对于推进货币体系的改革,他指出,应该做三件事:提供全球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带来长期繁荣,加强全球经济监管体系。我们必须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否则我们将会从一个危机转向另一个危机。
对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张礼卿说,未来这个体系很可能是一个多元储备体系,这样的储备体系会造成储备货币的竞争。竞争是未来体系的一个基本特点。这样一种制度,虽然有可能使得主要储备货币基准的汇率有较大的波动,但另一方面,它会倾向于抑制单一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时的不稳定性。
2012:中国经济新转型
2012年,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图景如何,我们又将面临哪些挑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荣大聂认为,经济学的观点是否能够在政治层面得到执行是关键,是欧洲和美国、中国面临的共同挑战。2012年从多个角度来讲对中国都是一个转折的年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超出对华的外商直接投资,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另一方面意味着世界其他经济体的相对疲软,同时也带来了中国必须应对的经济和政治的全新挑战,比如,中国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它们是否有充分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使其在海外监管体制下运行等。
与会专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开放;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一个竞争性的储备货币体系,有助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副秘书长包润石认为,国际市场其实已经使人民币变得国际化了。中国扮演的角色将在国际市场和金融系统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充满了挑战的过程。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不断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也是中国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不断跟全世界进行沟通的过程,这是一个多边化的过程。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必须紧密结合中国金融自身的改革,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不能仅仅让人民币成为国际金融工具,而忘记我们自身的服务。(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军妮)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