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烛言灯语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1-21 11:0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栏目主持:王艾录

  人定胜天

  指“人一定能够胜天”。

  本作“人强胜天”,《逸周书·文传解》:“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能制其有者,则能制人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则人制之。”后作“人定胜天”,指人定胜于天定,即人的主观努力胜过老天,“定”指“决定”。宋·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五·谥节愍王公神道碑》:“人定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惟公裁之。”“天定”即人的命运由天安排,是宿命论的观点;“人定”与此相反,强调人通过主观努力能够赢得命运。后“定”演变为“一定”之意。

  石油

  南朝范晔《后汉书·郡国志》:“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即石油。古人除了把石油用于机械润滑外,还用于照明和燃料。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称石油为“石脂水”:“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代把石油加工成固态制品——石烛。最早给石油以科学命名的是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他在其《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曾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糅合为“石油”,说:“延境内有石油。”“石油”一词首用于此,沿用至今。

  太行山

  山脉名,位于我国山西和河北。

  此山脉古称“太形山”。“太”通“大”。太形:山形高大。形、行(行走)读音相同,故讹作“太行xíng山”;“行xíng”、“行háng”字形相同,又讹读为“太行háng山”。

  挽歌

  亦作“輓歌”,是古人送葬时所唱的歌,即“挽柩者所歌”。春秋战国时期,挽歌已经产生。汉魏以后,唱挽歌成为朝廷规定的丧葬礼俗之一。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挽歌者,丧家之乐;执绋者,相和之声也。”挽:拉。《庄子·大宗司》:“绋讴于所生,必于斥苦。”司马彪注:“绋,引柩索。讴,挽歌。斥,疏缓。苦,急促。言引绋讴者,为用人力以挽柩者所歌,故曰挽歌。”“绋”是牵引灵柩的绳索,又名引车索。《左传·昭公三十年》:“先君有所助执绋矣。”杜预注:“绋,挽索也。”又《礼记·曲礼上》:“助葬必执绋。”郑玄注:“引车索。”

  猩红

  红色的一种。

  “猩”在词中的意思是“猩猩血”。“猩红”即“红如猩猩血”。古以猩猩血染织物,故常以猩猩血喻指红色。同类如猩红热:患者身体上出现疹子,疹子鲜红色,如同猩猩血。猩猩草:其花鲜红色,如同猩猩血。猩猩木(一种树):到了冬季,花序下面的叶子呈鲜红色,如同猩猩血。

  鸦雀无声

  多被解释为“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本作“鸦去无声”。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于是庭树鸦鸣,公问:‘师闻否?’曰:‘闻。’鸦去已,又问:‘师闻否?’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何言闻?’”后讹为“鸦雀无声”。(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