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分析各种物质遗存和环境信息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重大考古发现往往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之相适应,公共考古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热点。
公共考古就是考古学的大众化。公共考古有大量需要认真对待和严肃思考的话题,诸如如何传播科学考古知识、普及文物常识、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
中国公共考古日新月异
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迅速发展,公众对考古发掘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近期的钧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就成为一大公共考古热点。“此次钧窑联合考古发掘队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进程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展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告诉记者。目前,秦大树和考古队员正在河南省禹州市闵庄钧窑考古工地现场,最新的发掘工作于11月5日进行了电视直播。北京大学钧窑考古队丁雨博士告诉记者,为更好地使公众了解考古进程,他们专门开设了“2011钧窑考古官方博客”,目的是在传递考古工作进度和准确信息的同时,用通俗的语言宣传介绍考古知识。
“我国的公共考古事业虽与国外存在一些差距,但总体而言,发展特别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告诉记者。
我国考古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公共考古,重视倾听公众对于考古事业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考古学界通过多种形式履行社会责任、宣传普及考古知识,已经日益成为考古学家的自觉行动。从社会层面而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自1990年已评选了若干年,重大考古事件如“南澳I号”水下考古等,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介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曹操墓”的发掘成为公共文化事件,引发许多考古学者对中国公共考古问题和方法的深入思考。
全球公共考古掀起热潮
在国外,公共考古早已受到重视。10月22日,美国迎来首个“国家考古日”。“‘国家考古日’取得了很大成功。”美国国家考古研究所托马斯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活动非常重视互动参与,包括组织参观著名的考古遗址、模拟发掘、举办讲座等,考古学家还深入到中小学课堂。
唐际根告诉记者,英国的公共考古不仅强调传播准确的知识,而且重视展示的方式,以引发思考,提出问题。对于重要的文化遗址,是否要开放、要利用根本不在讨论之列,人们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将文化遗产的意义传递给公众是一项社会使命。
要普及知识 更要引发思考
我国的公共考古事业刚刚起步,面临许多问题。丁雨指出,目前,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现在的公共考古针对的对象更多的是对考古事业感兴趣的公众。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考古遗址所在地的居民,他们与考古遗址有着直接密切的文化关联,考古学者应加强宣传,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遗址保护中来,分享文化成果。
托马斯说:“举办美国‘国家考古日’的核心理念是吸引更多公众来关注考古学和考古学家在做些什么?我们希望促使公众了解他们所在的社区或者生活的地区有哪些文化资源。我个人认为,‘国家考古日’这样的活动在任何国家都能够举办,作为考古学家,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能够举办类似的活动。这样一来,或许全球考古学家及公众可以一起举办‘世界考古日’。”(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曾江)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