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历来是物质领域不同能量的抗争。体能、机械能、化学能、电磁能等在战场上相互交织,互为消长,共同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但这些物质能量必须通过人这个核心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属于精神领域的智能与战斗精神便成为战斗力生成的精神要素。智能自不必说,古往今来的各种兵书战策中所列举的谋略早已将其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战斗精神方面,人们早已注重追求对精神层面的控制。孙子把“攻心”作为上策,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克劳塞维茨也认为,“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征服,我们就不能认为战争已经结束”。虽然战争就是使用各种手段,直接打击有形的作战目标,但其目的仍然是摧垮敌人的抵抗意志,使其屈服。心理战虽然不是针对人的肉体和武器装备的作战,对作战目标不具有直接的杀伤、摧毁作用,但它是以信息媒体为武器,攻击敌方领导人、部队官兵和民众的认知系统和信念系统的作战行动,其目的仍然是使敌人丧失心理防御能力,从精神、心理、意志上彻底瘫痪,最终停止对抗。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温睿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