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军官兵成分发生很大变化,青年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出现了新的情况。特别是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较重,野外驻训时间跨度长、条件艰苦,训练强度大、环境封闭,官兵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较多,导致一些事故和案件的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部队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提升。因此,必须针对青年官兵的特点,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部队心理服务工作。
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呈现脆弱性,要大力加强心理教育训练,在增强其自适应性上下工夫。从近期地方高校和部队发生的几起自杀事故分析,部分青年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差、过于敏感多疑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针对青年官兵这一特点,要注重突出心理教育训练。一是要多渠道展开心理教育。各部队应编写适用的教材,在基层部队开展“关爱生命”和“心理科学”教育,把普及心理知识纳入部队经常性思想教育,采取个人自学、授课辅导、专家讲座等形式,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的作用,教育官兵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压力,了解常见心理问题,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维护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官兵良好心理素质。二是要完善心理测评机制。要把心理素质检测作为入伍、入学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把好“入口关”。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钱立勇 余远来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