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读者来信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0-31 10:3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者按:

  作为全国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大型学术理论报纸,自创办以来,《中国社会科学报》就致力于促进学者之间的沟通和学术思想的交流。近日,我报刊发了宋伟博士的《综合国力研究的全息分析法》一文,该文刊发后,陆续收到部分学者关于此文的读后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齐齐哈尔大学政法系董驹翔教授的来信,收到此信后,报纸编辑部与宋伟博士联系,对董驹翔教授信中所提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现将两位学者的来往书信刊登,以飨读者。

  董驹翔

  (齐齐哈尔大学政法系)

  宋伟博士,您好!最近读到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29日第15版)发表的演讲文章《综合国力研究的全息分析法》,该文很有新意,可视为一种跨学科研究的尝试。在此,我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您在演讲中所提及的全息理论的原理论是什么?其经典著作都有哪些?您所提及的全息理论是否包含了张颖清教授的全息生物学理论?可否对上述问题作一介绍。

  宋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尊敬的董老师,您好!我在演讲中所介绍的全息理论包括了物理学的宇宙全息理论和张颖清教授的全息生物学理论。关于全息的理论和实践,网络上有许多介绍。在《后现代科学与后现代世界》一文中,大卫·玻姆概述了他所理解的宇宙全息理论。玻姆认为,整体的信息包含在每一部分之中,世界万物便是这种信息被展示的结果。1948年,英籍匈牙利科学家加博尔提出并证实了全息照相理论,为光学全息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60年发明的激光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相干光源,使全息照相获得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1971年,加博尔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张颖清教授的全息生物学理论认为,凡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内部完整性的组成部分,都是包含了全部整体信息的全息胚。以人体为例,全息胚被分为四类:处于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细胞;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生物个体本身;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的全息胚——胚胎;处于不同发育程度的一般全息胚,比如相对独立的器官或部分。可惜的是,张颖清教授的全息理论由于一些原因,在国内似乎基本上已经被淡忘。

  当然,我没有提到的、其实可能更为博大精深的是佛学的一些关于宇宙起源、实相的思想,但过于玄妙,也不适合在一个科学研究中提出,故而没有提到。

  衷心感谢董老师的关注,我这里只是提出一种常识性的设想。从本质上来说,全息思想是一种关于整体与部分的新哲学,可以应用于诸多领域,甚至可能是对现代机械物理学在终极意义上的一个否定,就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微观层面上超越了牛顿的宏观物理学一样。对于综合国力的研究也许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并说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简要的回应,仅供您参考、批评指正。(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