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特色研究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0-31 15:2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总部经济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企业将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分离布局,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这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对城市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企业的搬迁行为如何解释?它与现实经济发展中的两种需求有何关联?对企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较早关注和研究上述问题。赵弘经过六年探索,于2002年提出了“总部经济”理论,并在200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并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赵弘认为,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得到了经济理论界的普遍认可,在北京市科委组织的“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理论与对策”课题鉴定会上,鉴定专家组认为:“总部经济理论具有原创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总部经济理论丰富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从事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门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每年设立专项课题,对总部经济进行持续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以《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形式发布,目前已经连续出版了七部。同时,现在全国也有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关注总部经济理论,也取得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使总部经济理论不断深化、丰富、完善。自2005年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为全国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们搭建一个交流总部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平台。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何芬)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