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学生被试仍是实验室实验研究的上佳选择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0-31 14:0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实验经济学起源于以学生作为被试的课堂实验研究,如早期伯努利的“圣彼得堡悖论”实验、近代张伯伦的市场均衡实验等均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在大多数基于实验室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延续了以学生被试作为实验样本的传统。选择学生被试作为实验样本具有易招募、支付费用较少等实验可操作性优点,其最终目的是为我们复制实验结果提供便捷性,可以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方便验证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稳健,而实验结果的可复制性是实验研究方法的最大特点。

  以学生作为被试的便捷性带来的代价,就是对实验结果一般性的质疑,通常的疑问或批评是,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一般社会群体相差甚远,也无法代表一般群体的实验结果,即缺乏样本代表性。诚然,学生群体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其行为与真实世界中的职业人群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应该说这个方法论的争议,始终伴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早在1986年Seras就把这个问题用实验数据是一种“狭隘的数据库”(Narrow Data Base)来加以概况并被广泛引用。近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代表性讨论之一是2010年第2期《行为与脑科学杂志》上发表的Joseph Henrich等人的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一文,他们提出了与上述学生被试的实验样本代表性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核心概念即“WEIRD”, 它是“Western,Educated,Industrialized,Rich and Democratic”即“西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业化的,富有的,民主的”首字母合写。Henrich等人认为西方发表的大部分实验经济学论文所采用的学生样本均具备“WEIRD”特征,他们列举了大量具备“WEIRD”特征的群体和其他不同文化背景下实验样本的实验结果差异的证据,引发了众多实验经济学者对学生被试样本代表性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和反思。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叶烽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