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参议院于当地时间10月11日不顾中国的警告,执意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规定美国商务部有权对存在汇率操纵的贸易伙伴国对美进口存在争议的部分征收惩罚性关税。该项法案旨在惩罚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迫使人民币升值,缓解美国国内经济不振和高失业率问题,转移国内政治压力。中国外交部、央行和商务部三大部门次日都表达了坚决反对的严正立场,指出汇率法案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行保护主义之实,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美国各界人士也普遍反对该法案。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认为,对别国的汇率进行重估远超出美国国会的职责权限。美国总统奥巴马担心该法案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汇率法案指责中国通过操纵汇率使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造成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出口商品竞争力,从而拉低了美国的就业率。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美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分工不同,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方面的优势,发展低端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主要承接了欧美、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最终加工组装环节,出口贸易主要是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制成品销往欧美,造成大量贸易顺差。另一方面,美国是世界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国家,高科技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却严格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这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在6年多时间里累计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5%和23.1%,但中美贸易结构并未显著变化,说明汇率不是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但这并不能说明人民币汇率被操纵低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价值不能反映中美贸易失衡的程度。中国进行加工组装后出口给美国,出口价值是全部商品价值,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来自于美国以外国家的进口,而中国在整个产业链中取得的收益仅为少量的加工费用。衡量中美贸易失衡的程度应将出口价值中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价值扣除,否则会被严重高估。
汇率法案试图逼迫人民币升值,实则对美国无益。首先,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和美国的高失业率问题。中美在国际贸易中的产业链分工不同,人民币升值只会增加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而不是美国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其次,人民币升值将增大美国消费者和美国企业的成本。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出口的廉价商品,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利用廉价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都获得了实惠。美国企业设计的产品由中国加工制造后出口给美国,大部分价值被美国的设计、运销和零售企业获得,中国赚取的加工费仅占利润的很小比例。再次,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可能引发中美贸易战,造成两败俱伤。过去10年里,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据美方统计,美国对中国出口在2001年到2010年增长幅度是同期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增幅的5.7倍。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幅也远大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增幅。贸易战将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汇率法案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只会严重干扰中美经贸关系,损人而不利己。
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也是不利的,在国际上容易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冲突,大量出口还引起了中国国内通货膨胀。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是通过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积累起来的,制造出口产品的劳动者承担了货币迅速贬值的损失,进一步降低了原本就微薄的加工收入。中国意识到这一问题,也正试图通过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改变较多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1994年开始,中国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均衡合理水平。2005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10.1%后明显回落,2010年为5.2%,201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2.8%。但没有改变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格局,这必然是个渐变的过程。
美国国会参议院企图通过立法的形式逼迫人民币升值,最终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人不利己。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昶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