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会议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0-24 10:0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挥世界史资政作用至关重要

  本报讯(记者刘维维 武雪彬)10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联合组织的“世界史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主题为“世界史发展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来自国内近30位专家学者与会。

  世界史专家齐世荣在论坛上表示,“长期以来,世界史在高校历史系中总是担任‘配角’,希望世界史升级为一级学科之后,能够迎来一个大发展”。

  “实现中国人文社会学科的再出发,首先要知道以前的路怎么走,然后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广智认为,过去的世界史研究受西方和苏联的影响较深,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84年关于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大辩论之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才有了真正的方向——“编出一部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苏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通史成为史学界的一项重要议题”。独特的世界史需要有独特的理论作为支撑,世界史专家朱寰提出,“一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理解世界史,世界是一个整体,不能把世界史做成外国史”。

  对于世界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认为,加强史学的现实关怀,即史学的资政作用至关重要。“我们研究世界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国家的政治服务”,有与会学者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对此,朱寰从中国发展的角度就世界史研究的现实意义表示,“我们现在讲中国要和平崛起,自然离不开与世界的关系,这就牵扯到研究世界史的问题。只有研究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中国和平崛起服务”。(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提高碳生产力

  本报湖北讯(记者明海英)10月15—1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与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交叉学科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论坛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低碳经济理论及对经济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指出,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提高碳生产力。碳生产力的分母是碳排放、分子是GDP等经济发展指标,提高碳生产力就是提高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效益,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建华认为,中国的碳减排目标是与GDP相联系,以保证经济增长为前提的,其转型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应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教育国际化应提供变革性学习经历

  本报讯(记者王春燕)10月14—16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朝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京召开,此届年会的主题是“开放世界,教育创新”。年会的召开适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联合国副秘书长赤阪清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发来贺信。

  针对教育的国际化,与会专家认为,如果把院校看做是全球化环境下培训学生的场所,那么让课程国际化,并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机遇,是所有高等院校必须遵循的战略方向。教育国际化必须超越学生就业,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变革性的学习经历。

  与会专家还为教育创新总结了四个重点:第一,所有好的创新都“有传统可循”,即创新之中要包含保守的元素;第二,创新需要承认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中有哪些不足;第三,创新需要对环境作出回应,并将其纳入设计;第四,从定义上来讲,创新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能力体系,这是所有计划中最难实施的部分。

  对于大学排名泛滥的问题,与会专家对此现象表示忧虑。他们认为,大学排名往往过度简化,而且用于高等教育制度比较的材料未能得到充分理解。(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