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目前,仅在新浪微博开通并认证的官员实名微博就有1300多人,代表政府机构的微博有2000余家。“微博治理”这一互联网时代新生事物代表的不仅仅是网络的繁荣,还有虚拟——现实角色转型的不适与阵痛,如官员初次“织围脖”的刻板与拘谨,建构沟通平台中的冒进与失当,以及网民猜测与误解。面对上述情形,在140字文本控制下的微博场域中,政府“网络问政”的运行理路亦如库利的“镜中我”,只要俯下身、融进去、用心互动,就能设定反观自我、调整自我之目标,不断接近与他人期望相一致的形象要求,并最终架起一座官民沟通的“连心桥”。
官员微博能拉近与网民的距离
如果在现实世界,法理权威依科层设置而获得社会地位,那么在虚拟空间,往往凭魅力特质赢得信任和掌声。什么是官员微博的特质?依笔者看,应该明确组织身份和组织原则,在牵涉政府事务时宽严有度、不随性而为的前提下,放下身段,彰显鲜明而有张力的网络气质。考察微博空间,但凡大讲八股样式的官话,大谈“没时间跟你闲扯”,遭遇危机后搞“某某博文纯属个人观点”等招牌式应对的,不是应者寥寥,就是批评声群起。反观经营得红火的官员微博,则散发着坦诚、平等、谦和的个性魅力,广受好评。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毕宏音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