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初夏,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由陪都重庆返回故乡四川乐山,为父亲郭朝沛治丧。居家期间,对少年时代所作的旧体诗文、对联作了清理。事后,在重庆请人代为誊抄复写成册,题名为《敝帚集》。
他在《敝帚集·题记》中这样写道:
出蜀以前所为诗文,曩奔父丧返里,于旧纸堆中搜得旧诗七首、文四篇、对联五十二副,虽均幼稚而又陈腐,然亦足以踪迹当年之情绪。爰錄为一集,顾曰敝帚,非欲自珍,以明其扫除尘秽之意而已。
《敝帚集》是迄今唯一一部由郭沫若生前编订,先后为郭沫若本人和家属珍藏多年的佚诗佚文集。现今的抄稿没能留下诗人少年时代的墨痕,多少有几分遗憾,但集中的诗文、联语足以见证中国跨越百年的巨变,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珍本。纵然这些文字被作者定性为“幼稚而又陈腐”,但是尤为难得的是,其中的《答某君书》、《寄大兄书》和五十二副对联,正创作于辛亥年末至壬辰年初,字里行间充满清末民初青年学子的变革思潮,唱响了四川保路运动和巴蜀辛亥巨变亲历者的心声与对革命的礼赞,渲出了人民大众对民族国家的光明未来与独立富强的渴望与憧憬,“足以踪迹当年之情绪”。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秦川 郭平英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