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国际资讯
作者:cuicen   日期2011-10-17 10:5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埃塞俄比亚关注跨国知识网络

  全球埃塞俄比亚学者网络近日在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举办了首届国际跨领域知识沟通大会。会议旨在推动埃塞俄比亚国内外学术资源互动,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来自全球的150位埃塞俄比亚学者围绕跨领域知识沟通的重要性、知识沟通网络的作用及建立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知识资源多分散于世界各地,这些分散的知识与研究力量须找到新的方式同国内资源协同合作,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埃塞俄比亚的模式获得成功,或可供其他国家借鉴。(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冯黛梅)

  牛津展出马可·波罗游记手稿

  9月30日,牛津大学图书馆秋季展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3日,主题为“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宝藏”(Treasures of the Bodleian)。展览将设不同的主题展,包括古典遗产、绘制世界地图、宗教世界、动物王国与植物王国、充满想象力的著作、观察与计算的科学、历史时刻,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展品:马可·波罗游记的手稿、简·奥斯汀的未完成作品《沃森一家》(The Watsons)的手稿、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求救电报、出版于1623年的莎士比亚戏剧集《第一对开本》(First Folio)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安丽)

  心理治疗如何来到中国

  德国Carl-Auer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新书《心理治疗如何来到中国》(亦称《中德班》),总结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着重讲述了几位德国心理学家的作用及影响。

  35年前,该书作者之一、心理学家与同事来到北京,寻找与当时德国主流心理治疗方法——药物镇静法相反的成功案例。从与中国医生的第一次接触到“中德班”(中德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的开设,再到对中国心理学发展及心理治疗师培训起重要作用的中德心理治疗研究院的成立,这是一段漫长的历程。该书的另一作者Fritz B. Simon教授从系统及组织论的角度,审视了这个颇成功的中德合作项目的历史,介绍了跨文化合作中的常见问题、决策前提及解决方案。

  对于该书的产生过程,另一位作者赵旭东教授介绍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反思过程,德国同事为中国心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令人钦佩。在合作过程中共同成长并相互受益是项目获得成功的关键。(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潇潇)

  70亿人口之重地球能否承受

  近日,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预言,世界总人口数将在今年10月31日突破70亿大关。人口达到多少就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地球有限的资源是否能保证如此庞大人口的发展?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否挽救人类?是否应该从根本上保障生育自由的权利?

  10月25日,英国剑桥大学将召开会议探讨日益拥挤的地球能否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次会议将作为剑桥大学创意节的一部分,向人们呈现欧洲众多专家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未来论坛创始人Sara Parkin说:“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然而我们似乎总在追求人口数量和消费品的无限增长,由此产生了不平衡。”也有学者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科技创新,人类可以缓解有限的资源压力,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保障生活质量。

  伦敦大学学院名誉退休教授Guillebaud说:“我们开着1吨重的汽车,去商店买了片面包回来。”Sara Parkin也提出,为了满足生活上的便利,人类浪费了近90%的资源。人类可以更节省、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改善糟糕的境况。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笪钰婕)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