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哲学的发展急需持有良好、健康的心态。我们既要反对缺乏批判地拥抱各种西方现代性的主义话语,也要反对基于民族主义情绪的各种保守主义。我们的哲学建构,应当是基于中国的现代性经验的中道的“比较哲学”进路,将哲学比较视为哲学建构的中间环节。它内含四个层面:问题意识之比较、精神结构之比较、致思理路之比较、精神意向之比较。
问题意识之比较。“比较哲学”的入手处在于“问题意识”,体现为三个层面:(1)比较者的问题意识。不是为比较而比较,从事比较活动的比较者总是带着特定的问题意识去从事比较。这就要求“比较者”对自己的问题意识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自我认识。(2)在阅读、比较过程中展现的比较文本的问题意识。被比较的文本都有自己的问题意识,但该问题意识必须经由比较者的追问方才彰显出来。(3)经由比较而澄明的问题意识。如此的“比较哲学”乃在于借助“哲学比较”实现对特定哲学问题较为清醒的把握。对中国现代哲学来说,抓住切己的哲学问题,比一般的研究中西方哲学以及进行中西哲学的比较更有意义。假如面向文本的哲学研究不能导向面向真实问题的哲学研究,那么这种研究就只具有某种学术史的意义。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 樊志辉)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